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六十一章:寶在此地,塔在何處

寶塔島上,林木參天,都是生長得有年頭的樹木,樹幹粗得一人合抱不過來,一株株地矗立在那兒,密密麻麻的,人都難穿過去。

打量著這片茂密的森林,陳三郎摸了摸下巴,在想著什麼;那邊許念娘同樣一副沉思的樣子。

蛤吃肉見狀,不敢打擾,乖乖侍立在邊上,心裡倒活絡開來:大虞國庫,沉寶洞庭,此事在妖界中已傳揚多年,牠當然有所耳聞,也曾動過心思。

大虞亡國,有寶庫沉湖,又有寶圖傳世,數百年來,各種版本流傳,紛紛揚揚,真假難辨。寶物動人心,也動妖心,這麼多年來,尋寶的除了人族之外,還有不少妖物加入。

但無一例外,都一無所獲。

尋寶的不管是修士,還是武者,而或一些自詡經驗豐富的漁民,他們辛辛苦苦尋覓,可到頭來兩手空空,稍不留神還葬身洞庭,死於非命;妖物們倒還好些,基本都有本領在身,但即使如此,牠們都找不到傳說中的寶藏。

久而久之,對於寶藏是否存在的懷疑說法便出來了。

世上傳聞,十個起碼有八個是假的,多一個也不奇怪。

洞庭實在太大,太深,即使神通廣大者,窮極一生,恐怕也無法探尋遍每一個角落地方。而到了龍君那個層次境界,卻又看不上這寶藏了。真正知悉內幕的人明白,寶藏之中所收藏的事物並非傳聞和想象中的那樣。

江湖人言,寶藏勢必有堆積如山的神兵利器——此言大謬,國運之爭,拼殺多年,有武器盔甲之類早全部發放裝備軍伍,衝鋒陷陣了,怎會傻得束之高閣,流傳後人?至於金銀財寶之類,也是不多,因為當爭鬥到最後一刻,國庫消耗殆盡,能花銷的基本都花銷出去了。

最靠譜的說法是,這個寶藏裡面最多的,是汗牛充棟般的典籍帛書,其中不少屬於傳承千年的孤本。

書載知識,可解惑可傳人,但對於很多人而言,滿腹書不如滿囊錢,實在雞肋無味得很。若他們知道寶藏收的都是書,早就罷手,不再折騰了。

然而這確實是真相。

真相從來只有少數人知悉,作為山寨中人,大虞後人,許念娘自屬於其中。也正因為知道寶藏的真相,是以他們一直遲遲沒有去發掘寶藏。皆因得到的東西對於復國作用不大,反而會暴露身份。

現在山寨勢力土崩瓦解,許念娘來到寶塔島,心情頗為平靜。對他而言,寶藏其實真沒有什麼意義。之所以要來,主要還是實踐一個傳承自先輩的囑咐,也不忍見到這麼一筆特殊的財富不見天日。

至於陳三郎,作為讀書人,他對於書籍一直都有一種無以倫比的情感。許念娘說寶藏還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事關天下氣運,可在陳三郎看來,他更在意的是那些書。

創立基業,兵甲不可少;只是成事之後,管治經營,則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知識文化。

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天下?

教書育人,傳授學習,都離不開書本。書本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範疇,應該包羅各種元素,百家爭鳴,而非讀來讀去都是那幾本四書五經,實在單調乏味,只會養出書呆子,而不是各式人才。

大虞寶藏的內容,可以極為豐富地填充起陳三郎麾下的空白,像宋志遠這般的學究人物,要是知道實情,只怕死也要跟來尋寶了。

按照完整藏寶圖的指示,他們來到了寶塔島。依據註釋,寶庫入口就在九層寶塔之下。

但是,塔在哪兒?

此島名字來由,因塔而得,然而以往有人或妖來到島上,卻都沒有發現寶塔存在,不知是湮滅在歲月的滄桑了,而或被人為毀掉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