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把其轟炸機都給炸沒了,陸軍這邊補充不如海軍及時,沒一兩個月,根本看不到日軍陸航的轟炸機。
而襲擊運城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從達縣和開江縣的機場起飛,到運城不到五百公里。
轟炸機加掛副油箱是可以完成轟炸任務的,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在西安、漢中和安康的機場迫降。
若是讓民27式D型戰鬥機加掛副油箱,更是能獲得較長的滯空時間。
而且日軍在運城機場的戰鬥機也不會太多,頂天一個飛行戰隊。
於是這個反擊計劃就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達成了共識,最終選擇執行。
此次進攻,依然是由第九大隊負責護航,第二大隊出動麾下轟炸機負責轟炸。
同時還從第五大隊抽調12架霍克75戰鬥機攜帶炸彈充當戰鬥轟炸機的角色。
這次襲擊定在6月9日清晨。
結果自然是不用想,當60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殺到運城機場時,運城機場的日軍毫無戒備。
因為之前幾天,中國空軍一直在宜昌、襄陽等地跟海航的飛機交手,誰能想到突然空襲了運城機場。
日軍的九七式重型轟炸機被炸的只有不到十架完好,可謂是損失慘重。
而中國空軍也藉著這次空襲,暫時解除了日軍陸航對西南腹地的威脅,接下來就是全力對付日軍海航。
其實跟海航的交戰,從進入六月就開始了。
因為日軍第十一軍在進攻襄陽和宜昌,第四大隊一直在負責支援前線的作戰,互有勝負,整體就是消耗戰。
只不過日軍的損失要大一些。
至於晚上的轟炸,日軍也沒停。
六月上旬,日軍海航就展開了四次夜間轟炸和一次日間轟炸。
就在10日這天,日軍正式進攻宜昌,而第一路軍司令部也得到命令,必須全力支援第18軍防守宜昌。
沒錯,此時防守宜昌的正是土木系的核心部隊第18軍。
從6月10日到6月12日,整個宜昌保衛戰打了三天。
第一路軍司令部麾下第二、第四、第五、第九共四個大隊出動飛機兩百餘架次,日軍這邊也出動飛機三百餘架次。
雙方就這樣毫無準備地在宜昌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天的大規模空戰。
中國空軍這邊被擊落2架P35戰鬥機(EP1)、5架伊153戰鬥機、7架民27式D型戰鬥機、11架伊16戰鬥機和3架轟炸機,總共損失各式戰機28架,17名飛行員戰死。
日軍這邊也慘,一共被擊落3架司偵、5架九六陸攻、7架九九艦爆、10架九七艦攻、39架九六式艦載戰鬥機,共計64架各式飛機,飛行員戰死51名。
這樣的損失讓雙方都沒預料到。
但是雙方都不得不加大對宜昌戰役的支援力度,最後就演變成了這樣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