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他結交友人,更方便同父親學著經營百花園和賑濟署。
當然,他也會經常回家來小住。
李老太有些失落,但轉念想想,城裡到碎金灘這麼近,以後孫兒不受書院束縛了,想回來隨時能回來。
所以,她也就點了頭。
當家人都同意了,其餘人更不能攔阻了。
於是,選了個天氣好的日子,李老太、陶紅英和佳音坐車進城,幫家仁拾掇行李。
為防備萬一,趙玉茹留在家裡守著文娟。
溫先生原本在家仁這個小院兒住了許久,就是如今偶爾忙的晚了,也會臨時來落個腳兒。
為了表示敬重,家仁依舊把正房留給溫先生,自己選了東廂房,作為日常起居。
東廂房三間,靠南側一間做臥室。
臥室的隔壁耳房是灶間,平日燒水或者做飯,臥室的大炕就會被燒熱。
夏日時候,不喜歡熱炕,還可以扯動灶間一塊擋板,簡單修改煙道,大炕就不熱了。
中間的堂屋放了桌椅,留著待客和吃飯起居。
靠北側那間則是書房,幾乎三麵靠牆都是書架,放著洛安書院搬回的幾百本書。
這些書來自郭家,放在書院這麼久,使得太多先生和學子受益,也幫著家仁結了很多善緣。
如今,書院基本都抄錄了一份,屬於李家這份也就可以收回來了。
對於哥哥單獨居住這件事,佳音可是比誰都高興。
她這幾日忙著在空間裡給哥哥挑選用物,真是玩的不亦樂乎。
就好像前世離家上大學一樣興奮!
這會兒,書房牆壁上掛畫,多寶閣上的小擺件,書桌兒上的文房四寶等等,都是她精心準備的。
甚至幾個屋子,她還放了幾盆盛開的花。
臥房是散發悠悠香氣的茉莉,堂屋是喜慶又熱鬧的金桔,書房則是高雅的君子蘭……
李老太和陶紅英則幫著家仁張羅新被褥,疊放衣衫鞋襪。
家仁眼見這般,原本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他早就學會了生活自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但家人忙裡忙外,卻是對他的關心和疼愛。
日頭升到正中的時候,家歡拎了食盒從仙客來趕過來,見得四處都整齊幹淨,他就笑道:“我還想著幫忙幹活兒,沒想到來晚了。”
“都是小事,哪裡用你幫忙了。”李老太扯了這個憨厚的孫子,幫他擦去腦門上的汗珠子。
不必說,正午是酒樓裡最忙碌的時候,家歡為了過來,定然是一直沒有停歇的站在灶臺前煎炒烹炸了。
想起這點,李老太很心疼,但也越發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