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現今異世界藥師的地位
作為魔物潰湧暴走後的世界
各種族雖然獲得最後的勝利,但也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除了物資和人員的損失外,一些文化和技術也出現斷層。
就以藥師這個職業來說,之前人們獲得醫療的渠道大致分為兩類:教會和藥劑師開的店鋪。
教會主要是研究治療魔法。這種魔法可以治癒諸如:肢體殘損的肢體再生或是創口加速自我癒合,而且上級魔法還具有持續性和空間共享特性,然而它對於疾病並不是很有效,其至多隻是增強患者的抵抗力而已,最後的勝負還取決於人體自身。
而藥劑師致力於調和。他們傾向於藉助對世界法則的理解和透析,善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來消除疾病,但無法治癒嚴重的身體創傷。甚至於像創口癒合這樣的也不能像魔法一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看到這裡,明眼人都明白了,藥劑師在之前世界的地位遠遠不及教會的治癒法師。
斗轉星移,當魔物潰湧爆發後,強力的戰力都是優先保護好治癒法師,而藥劑師嘛,除了位於頂層的那些人,其餘的大多屬於任其自生自滅的狀態。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魔物潰湧後的一片狼藉成為瘟疫疾病蔓延的溫床,而治癒法師在這一方面的短板直到此時才被無情地揭露了出來。
回頭再尋找藥劑師的時候,世人才猛然發現他們已經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從自保能力和普通人相差無幾的中低階層藥劑師被莫不經心遺忘的那一刻起,失衡的天枰就註定了各族必須要用更多的苦難籌碼來填補。
高層藥劑師專注於新領域的開拓,對於既有技藝的疏忽儘管是人之常情,然而到了這一刻卻是致命的。一些諸如除魔藥劑、除草劑、淨化劑等最普遍的藥劑隨著底層藥劑師的隕滅而幾乎失傳,帶來的是環境持續惡化的慘痛後果,而這又反過來打亂了藥劑師培養計劃的推廣。因為隨著元素的斑駁和地脈的汙濁,藥劑師中已經很少人可以感受並溝通到它們的存在,自然更別提藉助它們來透析世界的法則並加以利用了。
於是現今藥劑師的地位就呈現出一種尷尬的狀態。儘管各個國家都在努力復興這個職業,然而底層的幾乎充斥著只會調和製作粉末或是藥丸的不能稱之為真正藥劑師的學徒,而高層的藥劑師歷經時間的洗禮已經先後隕落,幾乎是一片空白地帶。中層那些極具天賦有幸溝通元素的則理所當然的成為中堅力量,為了應對應接不暇的蜂擁需求,他們是被尊崇且壓榨得最厲害的一群人。
至此高層級的藥劑就只有遺留下來的那些,可謂用一瓶少一瓶;中層級藥劑除了缺失了相當一部分外也是供不應求,在質和量的天枰兩端的一番取捨後,那種品質絕佳等級的藥劑自然是鳳毛麟角的驚豔了。至於以前充斥在生活戰鬥等日常中的低端藥劑,說句難聽的,因為失傳,有時候甚至比中層藥劑都來得寶貴,幾乎出現一種倒掛的現象。
當然,這些情況並不全為少年所知。才以復活這種狀態再次體驗世界的他不可能在經歷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弄明白這個與之前已經產生了錯位的世界。
之前世界的瓦杜茲科斯城是個有計劃性設計、整備的城市。中心部是貴族及領主居住的內城,並且內城周圍還設有城牆包圍。城牆下是整備過的、和主幹道差不多寬的道路,以內城為十字的中心延伸出4條主幹道,主幹道之間又放射狀的佈滿了許多中小道路。雖然現在的哈斯布朗城街景和之前已經完全不同了,但是道路還是延續了原瓦杜茲科斯城的規劃就這麼直接使用了的。
只不過最大的變化卻還是顯而易見。以前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得見的內城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道更加宏偉的城牆。據說曾是內城的地方現在似乎是迷宮的入口。之前用來保護貴族們的城牆在潰湧過後不僅被修復起來,甚至還得到了徹底的加固和強化,變得更加高聳,而且之上還增設了遠超之前數倍的法師塔來構築結界,用以應對從迷宮中溢位的魔物。
現今的哈斯布朗城西北部是一般市民和冒險者居住的地區,繼續向外則是穀倉地帶。穀倉地帶雖然因為魔物森林的侵食而縮小了規模,但是時至今日依然十分廣闊。這一點和之前的佈局幾乎是一致的。因為在魔物潰湧中,這片西北地區曾是受害最嚴重的,沒有任何障礙物的廣大谷倉地帶,一瞬間就被大群的魔物呑沒了,外牆也是最先被摧毀的,甚至內城最先淪陷的也是這個方向,最後這個方位的內部建築物也都徹底被摧毀了。為此把冒險者劃歸居住在這裡也是有著抵禦穀倉邊可能出現的魔物侵襲的考量。
反方向的東南部,是新的貴族街,建有治理該城的邊境伯爵住家的城堡以及駐軍營地。西南部是最靠近山脈的區域。翻越山脈的山道十分險峻,雖然不適合大群的人或是商隊的往來通行,但是因為距離短,是發生意外時候的避難區域,所以設有要塞和庇護所外更是拓寬了道路。
東北部也是面朝山脈的區域。這邊的山脈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雖然翻越山脈的街道也同樣險峻,馬車是無法通行的,但是比東南部的山道已經安全得多了,所以作為一條不會遭遇魔物就能和他國往來的道路,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因為有了這條道路,經營迷宮和礦山的產出品的商人在這裡聚集了起來,成了城市內最繁榮的一片地方。這裡幾乎完全拆除了之前瓦杜茲科斯城風格的殘存建築物,並且所有建築都一反常態的建設在山脈崖壁之上。就像是開鑿巖洞或是窯洞那種風格。當然往外延伸的是各個商會的大型倉庫,靠近迷宮一側的,則是有各式各樣的商店和飲食店、旅店、冒險者公會等等面向冒險者的商業設施,因而十分熱鬧。
由於是在魔物潰湧後重建的,所有的建築物都十分重視防禦效能,呈現出宛如要塞般的風格。
少年是隨著伊麗莎白他們的車隊從西北邊面朝哈斯布朗城的大門進入該城,之後漫無目的的穿過平民區折向東北部的商業區,所以他對於奧楚洛夫提議的再次折返到東南貴族區的建議十分反感,畢竟身上渴望洗澡和休息的慾望早就按耐不住了。
急主人之所急是一個合格奴僕的基本義務。
於是乎,在奧楚洛夫估量了大半天后,少年就被他引領到位於主幹道往內城方向山脈一側稍微前進一點的地方。
那應該算是在距離迷宮很近的比較好的地段,而且拐進從主幹道分岔出的小路,也是那種足以讓兩輛馬車相錯而過的寬闊。
“羚羊掛角亭?!”
站在一個酷似直立直角三角形的建築物前,少年的視線不由得被吸引到了旅館的牌匾上。
“主...主人,那吊飾是...是旅館的吉祥物——巖崖羊。”累得有點氣喘吁吁的奧楚洛夫見狀連忙甩脫自己手下的攙扶,幾步湊上前腆著臉開口介紹著。
“主人,您看這棟建築是在半山壁上開鑿出空間建築的,這樣一來不會像別的旅館那樣潮溼陰暗,而建築本身的造型也可以避免遇到數百年乃至千年一遇的大暴雨引發的泥石流將逃生的道路封堵掉。要是內城迷宮發生魔物暴走的最壞情況,這裡在半山壁上也相當安全並且還有逃生通道。”
奧楚洛夫指著連線到另一側山峰的吊橋,口沫橫飛的賣弄著自己的小常識以期給少年留下一個有學識並且精明能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