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龍虎山往事

龍虎山,位於贛地餘江縣上清鎮。

因東漢年間,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天師於此地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得名龍虎山,至此,也就成了道教祖庭,天師府也就坐落於此,歷經近兩千年不倒。

成了中華異人圈中的玄門魁首。

而作為張道陵天師飛昇之前留下的直系血脈,天師張家本家也因此受益,世代享受贛地百姓香火供奉。

在這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在歷朝歷代中幾經風雨,但也算是安然無恙延續到了今日,天師張家本家也在這悠長曆史中成了贛地良田無數,橫跨贛地八縣,放至全國都是大地主階級的大地主。

再加上有作為裡子的天師府護著,天師張家可以說是過得風生水起,在贛地這一畝三分地上,就是真正的土皇帝,軍閥都得給天師張家幾分薄面。

因為人家真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招引天雷。

但這年頭總有不信邪的,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世道,國家積貧積弱,民不聊生,亡國滅種近在眼前,有太多的有志之士想要救國圖強,在這樣的大勢面前,縱使你天師府個個都會五雷正法,也得避其鋒芒,順其自然。

特別是在今年,民國二十二年,距離龍虎山不遠處的貴南縣,在打破國府第四次圍剿之際,也順勢成立了蘇區,與龍虎山所在的餘江縣蘇區連成了一片。

對於本就是大地主,封建橋頭堡的天師張家,天師府而言,那就是在自己咽喉處頂著一把刀。

對於裡子的天師府而言,這一切都是世道大勢,他們不會過多抵抗,順勢而為。

但對於吃著張道陵天師香火繁衍至今,已是枝繁葉茂,紮根近兩千年的天師張家而言,他們不是沒見過這樣類似的事情發生。

歷經多朝,歷代天師有被封賞的,也有被貶斥的,關進監牢的,流放的,可再怎麼樣都沒有動搖過天師府和天師張家的根本,唯獨這一次不同。

這次真要讓這些居於贛地的泥腿子搞成了,那天師張家千百年的殊榮,不壞金身就真破了,贛地老百姓也不會再敬他們天師張家如敬神了。

所以天師張家很清楚,這一次,他們跟這些盤踞在贛地的泥腿子之間沒得談,二者之間只能存一個。

這種想法自然也就影響到了作為裡子的天師府,畢竟異人嘛,雖不以血脈為連結,且很大一部分就出自於那些權貴看不起的泥腿子,販夫走卒,叫子身上。

可這麼多年來的思想,也讓天師府的一部分人覺得,若我不顯現出異人手段,世人又怎知我修行有成,當被敬重?

這樣一來,天師張家的想法也就得到了作為裡子的天師府一部分呼應,也就有了如今天師府在天師閉關不聞不問之下分出來的兩派。

而關於天師張家與天師府之間的關係,也是王一離京之後,來到贛地從當地這些農民老俵這裡得知的。

自答應了龍虎山天師府派出的正一代表邀請,登門龍虎山後,王一離開京城就直接消失在一眾有心人的眼中。

以他如今的手段,如果他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在哪,普天之下,能找到自己的人不超過五指。

就像他現在,就在這贛地貴溪縣內,幫著當地一位農民老俵幹農活,也在聽著他說關於龍虎山天師府與天師張家之間的故事。

“要說這龍虎山上的道爺都是俗人,庸人,壞人,老頭子我是不信的,小的時候這裡鬧過病災,我是見過那天師府的天師弟子下山治病救人哩,鬧旱情的時候,也見過人家天師擺壇做法,呼風喚雨的。

這山上的道爺,我們是敬的,可那靠著龍虎山天師府的張家人嘛,嘖嘖嘖···”

老農坐在土堆邊,看著王一犁地,臉不紅氣不喘,也在那喝著破瓷碗裡的清水,搖搖頭。

“那老人家,你們也知道這龍虎山天師府上有能人,那會還敢跟著鬧,還敢去張家府上找他們算賬?”

“你這後生話說的在理,我們哪有那膽子啊,人家張天師是真會五雷正法,金甲力士,可架不住那會領頭的能說會道啊。他說了,人家張天師要這麼本領高強,也沒見他出來平定亂世啊,他張家的田旱澇時節,不也跟其他地方的田一樣,該旱的旱,該澇的澇,有啥不一樣。

再說了,難道你們就甘心看別的地方分田分地,你們一輩子都得給張家種田,讓人張家踩著你們,踩著你們子子孫孫,永生永世翻不了身,你們是妖孽還是惡鬼,當得這般待遇?就算他天師府有神功又如何,咱也有洋槍火炮,就是真有五雷正法,那也是先劈在我邵某人頭上,輪不到你們,就問你們,想不想分田分地!”

聽著老俵這般說法,已經幫其幹完農活的王一也是笑著搖頭。

這確實是這些先烈會說的話,會做的事,五雷正法再好再強,以天師一人之能又能用得了幾次,又怎敢用在百姓身上,而且洋槍火炮的威力也不比你五雷正法小到哪去。

穿著無袖麻布做的白色大褂,王一也坐在老俵旁邊,接過其遞過來的水,再問道。

“那當時你們怎麼做的?”

“還能怎麼做,這事既然有人牽頭,我們自然就鬧騰了,後生啊,你是不知道這天師府在龍虎山受香火供奉,張家供養,自然是不愁吃穿,我們這些給張家耕田的就不一樣了,倒三七你知道吧,一年下來的收成,我們這些佃戶只有三成,七成都是這些老爺的,而且就這三成,多少人想要都沒有哩!

不過我們也曉得輕重,領頭的也知道該哪走,我們那時候沒奔上龍虎山,只是衝進了張家大府,府院呢是人走屋空,許是張家大府那些張家人也曉得了我們的動靜,連細軟都沒收集就往山上天師府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