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 墜龍

民國二十二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圈內圈外皆是如此。

對於異人圈而言,發生的事就那麼幾件。

一件就是江湖小棧的少東家劉謂帶著自己一批手下跟自家老爹搞分家,帶著這批人加入了京城王一所在的四通貨運公司。

圈裡人雖不明所以,但鑑於王一本身的名氣和實力,圈裡人也就將其理解為兩個年輕人想要在這亂世搞出一番大事業的合作來看,沒啥說頭。

另一件就是王一將出關配合奉軍跟日寇做過一場,將其對關外百姓和圈裡同道所犯下的累累惡行刊登成報,雖因國府捂蓋子的緣故無法在市面流通,發行。

但配合劉謂的運作,也將其送到了關內大江南北各家各派手中,給他們一個提醒。

其次呢,就是王一登龍虎山。

與老張天師一談之後,老張天師也開始讓主管天師府外務的張懷義與一眾師兄弟頻繁下山走動,去大江南北,將各家各派的代表請到龍虎山天師府一敘。

這一來一回的奔波,就耗了一年。

但也正是這般奔波,也讓關內大江南北的各家各派,依靠各家各派的散人異人知曉了一件事。

為了應對接下來可能再起的戰火,亂世,天師府有意在這幾年裡舉辦一次羅天大醮,而且各家各派也都支援。

這就夠了,至少讓這些一向行蹤不定,混跡江湖市井的散人知曉。

眼下國府佔據大義的世道並不太平,關外的戰火隨時都會燒到關內,不然天師府也不至於提前跟各家各派通氣,釋放出要舉辦羅天大醮的訊號。

而這個訊號也隨著在這一年五月底的《塘沽協定》得到了驗證。

異人圈就只有一點好,就是無論是世家大派還是散人小宗,他們肚子裡都是有墨水的,不然也沒法修行,看不懂自己修行的手段。

所以當這個協定簽訂,且公之於眾後,這些散人小宗也便知曉如今這個當權的國府有多拉胯了。

關外三省收不回不說,還不允許軍隊沿長城一帶駐守自發抵抗,必須撤出長城以南,這協定內容跟前清那喪權辱國的紙紙不平等條約有何區別。

他們是江湖人,摸不透廟堂國府這般如前清那般喪權辱國是為了什麼,既然摸不透廟堂打算,就只好在這江湖中為未來求生。

一時間,這還算平靜的關內江湖中,這些散人小宗的行跡也多了起來。

他們有的開始在江湖中尋找好的苗子,收門人,交手段,不為別的,只為他日戰火一旦從關外燒到關內,他們這些江湖人能夠抱團取暖,為國出力。

有的就選擇惹不起我還躲不起的方針。

既然中日之間必有一戰,戰場就是腳下自己這片土地,那為什麼不去戰火燒不到的地方紮根呢?

憑我們這些手段,在東亞中華文化圈這一塊哪裡吃不開?

所以他們就將目光鎖定在了南洋,還有英國佔據的港島,一邊在用自己的手段看看能不能多撈點錢,一邊也在物色國土之外的落腳點。

只要局勢不對,戰火燒起,他們抬腿就跑,不帶半點猶豫。

他們可沒有那些世家大派根深蒂固,人離鄉賤的想法,都是小宗散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

跑起來沒啥顧慮。

圈裡的事就這些,世家大派和散人小宗都隨著這一紙協定有了各自的打算和動作。

而對於圈外而言,《塘沽協定》雖引起社會各界輿論紛紛,抨擊國府的聲音此起彼伏。

但都掀不起什麼大風浪,國府也沒有就此作罷,依舊我行我素。

這還是中原腹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這一片相對發達的區域,且停留在城市,省城這些地方。

像鄉鎮,西北,山溝溝裡的大多數群體而言,他們壓根就不曉得發生了什麼國家大事,只能過著自己那不知道算不算朝不保夕的日子苟活著。

而對於王一而言,從龍虎山見過老張天師下山之後,他便回了京城,不再去關注圈子裡的事。

這個協定的簽署,王一也沒啥太多的情緒。

他要做的事太多了,此時距離全面抗戰爆發還剩差不多五年時間。

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抗戰爆發前夕,對於先生他們來說都是一段艱苦的歲月。

雖知曉這段歲月是必經的,但如果可以,王一也想盡可能幫助先生他們儲存更多的火種,不至於到了以後,先生一個人獨行。

直接透過張之維告知一切自然不可行,王一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的這勉強算太平這幾年裡,將自己這個四通公司以京津這一帶開始朝著全國延伸。

在民國國府當權的世道,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得看一點,就是自己背後的靠山硬不硬。

目前王一這個四通公司背後靠山就兩個,一個便是失去了關外三省基本盤,帶著差不多十來萬在關外跟日本關東軍鏖戰了一年之久被打進關內的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