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羅天大醮(上)

羅天大醮,自宋代開始,意在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可這羅天大醮法會真要說是自宋代開始,卻也過於武斷。

究其原因,自然還是因為當時宋徽宗自稱道君皇帝,尊通道教,大修道觀,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時的道門為了迎合上意,也想著藉此機會擴大道門的影響力,也就將這個本身只對天下異人召開的羅天大醮搞成了內外兩會。

對外,自然就是一個道門為了配合當權者正統所搞出來的一個法會,讓外行人看看熱鬧,求個心安即可。

只是聯絡到兩宋種種故事,尤其是宋徽宗這位道君皇帝與他那個兒子一同被金人擄走北狩,這個羅天大醮頗有幾分黑色幽默的感覺。

不過這是外界對羅天大醮的看法,畢竟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法會不是非得羅天大醮不可。

對內,道門,或者說道教作為中華本土第一大教,源遠流長,正統擺在那裡,其潛在影響力非後來傳入的佛門可比。

道門又在這麼多年中最終分為正一和全真兩脈,全真一脈分支無數,但始終沒有一個領頭的。

正一這邊卻有著龍虎山這個正一祖庭,後面雖然有了上清,靈寶的祖庭,可說到源頭這方面,他們也都得認龍虎山天師府統領正一一脈的正統地位。

所以每當由龍虎山天師府牽頭召開這個只針對天下異人的羅天大醮時,都是一場屬於華夏異人一脈最大的盛事。

不同於對外那個迎合當權者召開的羅天大醮法會,那個歷朝歷代都有,規模有大有小。

對內只針對天下異人的這個羅天大醮,千八百年就那麼幾次,屈指可數,每次羅天大醮結束,都會有一批新生力量在後面的歲月裡,在異人圈中留下種種傳說,或開宗立派,或立不世之功,就連史書上都有他的一筆。

此時,在羅天大醮召開前夕,以往清淨的龍虎山腳下,龍虎山鎮如今是人來人往,匯聚著天下異人,好不熱鬧。

在茶樓裡,作為天師府棄徒,張之維吃著花生,在那向王一,無根生他們說著羅天大醮的過往。

“···說起來,我一個本家前輩也是這羅天大醮裡揚名呢。”

翹著二郎腿,離開山門多年好不容易能回來一次的張之維好不愜意,繼續在那賣弄著。

“你要是說你那個本家前輩是張道陵天師,那就沒意思了。”

“我剛不是說了嗎,羅天大醮自古有之,兩宋那個是為了迎合宋徽宗搞的,兩宋以前也有羅天大醮,只是那會沒現在這麼大規模,只算是一個地區的盛會,道陵祖師不過是在這基礎上發揚光大而已。”

“那你還有哪個姓張的本家前輩?總不能是張儀吧,他老人家師門是縱橫家,那會道家只是百家中的一家而已。”

“沒那麼遠,順著往下猜就是。”

“漢初三傑,張良?”

“對咯,老王你歷史還是可以的嘛。”

“不都說當年項羽就是被劉邦為首的普通人給放倒的嗎,怎麼張良又成異人了?”

“我問你,武廟主祭是誰?”

“姜太公咯,還是演神一脈的祖師爺。”

“不錯嘛,這你都知道?你瞧這小子,都不知道自家手段的祖師爺是哪個,主祭姜太公,副祀便是張良了,你也該聽過他老人家圯橋授書的典故,正是獲得姜太公的《太公兵法》,才有這兩漢四百年輝煌,而且你搞錯了一件事,高祖劉邦是普通人,兵仙韓信是普通人,張良,蕭何也是普通人,但不代表著他們所領導的人都是普通人,漢初三傑功成之後還是普通人。

不說張良他功成名就後辭官而去修行的典故,你就想想,要跟霸王項羽這樣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猛人放對,你手底下就必須有一支聽命於自己的異人軍隊,兵仙韓信可多多益善,但不代表他能讓異人都聽命於他,那麼誰負責這方面的事?嗯?”

張之維在那擠眉弄眼,王一也就明白了原因,說白了不就是張良在羅天大醮上大放異彩,直接號令天下群雄與他一同搞項羽嘛。

“那你在天師府道藏裡有沒有看到張良他老人家當年在羅天大醮的詳細描述,例如高喊雷公助我,然後掏出個黃石公像,召天雷橫掃群雄什麼的?”

“這我上哪知道去,天師府跟張良隔了三百多年,有那麼點記載就不錯了,還給你詳細描述?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

那得問你啊!王一在心裡吐槽一句,要不是張之維在那吹水自己跟張良是本家,還有這麼多典故,他也不會聯想到自己上輩子在遊戲廳裡玩那個叫《三國戰紀》的遊戲,撿個道具黃石公,一言不合就放雷,劈的夏侯淵亂跑。

“我說二位,這地方也到了,典故我也聽了,咱們啥時候上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