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陵百態

金陵城,歷經東吳,東晉,南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連明朝開國初期都曾經定都於此。

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沉澱的六朝古都。

隨著國府將國都定在這裡,這座六朝古都也在民國時期又一次鞏固了歷史名城的地位。

而此時在金陵城的城南中華門,靠近秦淮河畔的一家古風古色客棧上。

在淞滬淪陷之後便趕來這裡的王一居高臨下,望著眼前的金陵一角風貌。

此刻他所處的中華門是一座甕城,共有三道甕城,四道劵門,結構之複雜,防守之嚴密,稱得上易守難攻,也是保留明清兩朝歷史底蘊最厚重的一處地標建築。

從城牆上也能看到之前日軍飛機空襲金陵城時留下的點點痕跡。

若是站在城門上,便能與遠處的雨花臺遙相呼應,那是金陵城南的制高點,登高即可俯瞰全城風貌。

而此時的中華門周圍人潮擁擠,一早就起來做生意的販夫走卒,商鋪老闆都把手裡的活放一放,聚在城門口兩邊,看著此時正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國軍潰兵先頭部隊進城。

他們就是想看一看,淞滬這場仗到底是怎麼打的,幾十萬的大軍,怎麼會輸成這個樣子。

只是隨著國軍潰兵的先頭部隊陸續進城,這些想要看個熱鬧的金陵城百姓在看到這些潰兵之後,一時間什麼想法都沒有了。

因為當他們第一眼看到這些潰兵時,都以為自己看錯了,知道的還能說這些都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國軍敗軍,不知道的還以為遭了災年,從災地跑出來逃難的難民呢。

疲憊不堪,是這些國軍潰兵給在場所有人的第一印象,衣衫襤褸,滿臉塵土,是這些國府潰兵給金陵百姓的第二印象。

打了敗仗沒士氣大夥都能理解,可是連最基本的保持陣型都做不到,鬆鬆垮垮,混亂無序,滿臉血汙,就這麼三五成群的走著,有的還在四處張望,身形顫抖,彷彿還沒從日本人的兵鋒下回過神來,感覺好像還是置身在戰場上。

不僅如此,更有甚者連手上的槍支彈藥都丟了,就揹著個簡單的行囊,有的更是大著膽子湊到這些看熱鬧的攤販面前,藉著身上這身還沒脫下來的軍裝,就直接從那些賣早餐的攤販那裡拿來食物,粗暴塞進嘴裡,揚長而去。

到底是民國國都,潰兵入城也沒有出現什麼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離譜現象。

這亂也是亂一小會,這些潰兵此時也不敢招惹民憤,畢竟皇城腳下,鬧出事了命沒丟在淞滬戰場,丟在這就虧大發了。

那些被搶的攤販也是嘴上罵罵咧咧幾句,自認倒黴之外,也不敢給自己找麻煩。

入城的潰兵先頭部隊一撥接著一撥,聚集在城門的金陵百姓也不知是在期待什麼,就這樣在那看著一撥又一撥的潰兵入城。

卻發覺沒有一支潰兵部隊精神頭是像樣的,都是那麼混亂無序,垂頭喪氣,丟槍卸甲的,比他們這些市井小民都沒個人樣。

直到這會,大夥才沒了興致,作鳥獸散,各忙各事。

只剩下那些家人參與到這場淞滬戰事的軍屬還在下邊,看著這些稀稀拉拉的潰兵,想從中找到自己家人所在的部隊,找到自己的家人。

——

“我說,這幾十萬的大軍打了三個多月,說輸就輸了,輸也就算了,怎麼輸這麼慘?就是幾十萬頭豬,這東洋人抓也得抓上個把月吧?這東洋人就這麼能打?”

“可不是嘛,關外,那張大帥的奉軍夠多,夠威風吧?不也是且戰且退,打了一年就被攆進關了,到現在都沒打回去拜自己親老子,指不定他老子的墳頭早被日本人挫骨揚灰了呢,真是個沒用的玩意。”

“那你倒是說說少帥為什麼不打回去!我們東北軍在關外跟日本人玩命,你們這些在關內的地方軍,中央軍怎麼也不知道派兵支援?就他媽知道窩裡鬥!我們再怎麼說也是跟日本人在血水裡摔了一年的跤。

不像你們,天子親軍,皇城腳下,這麼多中央軍和地方軍在淞滬那裡就打了三個多月,結果被日本人跟打狗一樣打了回來,真是好樣的啊。”

“你說什麼!”

“我有說錯嗎!”

“誒誒誒,幾位,店小,這種話咱就不要說了,都是中國人,莫談國事,莫傷和氣,來來,喝酒喝酒,我請,我請。”

眼看爭吵的雙方就要把話題往敏感上扯,店家趕緊過來打住,這才讓雙方悻悻作罷。

只是聽著下方時不時傳來的哭聲,秦淮河畔的書寓樓,遊船上那些女先生,長三女跟早起就尋花問柳的文人墨客吹拉彈唱之聲交匯在一起,端的是讓人心煩意亂,連酒都喝不下去。

所謂書寓樓,長三女,便是民國時期對於煙花巷柳之所和在這些地方討生活過日子的女子稱呼。

書寓樓屬於裡面最高檔的,調教出來的女子,一個個樣貌極好,琴棋書畫都有涉獵,乃是那些文人雅士,新派人士最中意的一類,因為她們是頭牌,是花魁。

因為調教的出色,也被冠上女先生,女校書這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