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雪心想人家既然這樣,就表示救人只是順手的,她雖然想報恩也得看看有機會沒有,於是開口又說:“多謝幾位相救,我們母女倆都是農村的,也沒啥好東西,如不嫌棄,這幾包點心權當作謝禮!”
宋凌雪說著把手裡的幾包點心遞了過去,那黑衣少年搖了搖頭,趕緊往前躥了幾步,又回到了馬車上,坐到了車伕的一旁。
宋凌雪見沒人理會,手收回來也不是,放下來也不是,正尷尬時,忽然看到馬車的簾子被掀開,一個婦女探出頭來,大約四十出頭的年紀,面容和善卻有些憔悴,不過卻令宋凌雪很是眼熟。
正在宋凌雪仔細的搜尋楊梨花留下的記憶,拼命回想記憶中有木有這號人物時,卻聽得那婦人驚訝的叫了一聲:“梨花妹?”
宋凌雪聽了這稱呼,愣了一下隨即腦子一亮,想起來一個人來,於是試探性了叫了一句:“冬梅姐?”
“哎,是我,梨花妹!”那婦人面上一喜,忙從馬車裡出來,想從馬車上下來,宋凌雪見她似乎有些腿腳不利索,趕忙把手裡的東西往地上一扔,上前扶住她,從馬車上下來了。
宋凌雪扶著那婦人從馬車上下來後,還來不及敘舊,又聽得那三個混子一聲賽過一聲的呼痛,頓時臉上火氣冒出來,心想怎麼把他們給忘了,於是微笑著對那婦人說了一句:“冬梅姐稍等!”
隨即走到那三個混子面前,問到:“說吧,為啥偏偏過來搶劫我們母女,誰給你們的訊息!”
宋凌雪可不相信這是偶然,以前經常出入鎮上,這條路走了不止百次了,也從沒見過搶劫的,甚至別人那裡也沒聽說過的,如今怎麼突然被她碰上了,再結合他們之前說的遞訊息的,宋凌雪可以肯定是有人盯上她了,說不定還是認識的,不然怎麼可能知道她手裡有錢。
不過顯然那三個混子沒把宋凌雪的話當回事兒,依舊哎呦哎呦的叫著,躺倒地上也不起來,顯然是準備當縮頭烏龜了!
宋凌雪也不客氣了,上去一人又給了一腳,反正有那黑衣少年在,她也不怕幾個混子反擊,果然她一人踢了一腳後,那三個混子也只是更加慘叫了兩聲,卻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憋屈樣子!
宋凌雪見他們還不說,又看了一眼石蘭,想起來這幾個混子剛開始那會兒看石蘭的眼神,心裡怒氣更盛,叫了石蘭過來:“去,踢他們幾腳,叫他們長長記性!”
石蘭自然是不敢的,手裡依舊提著東西,雖然已經不太害怕了,但是面上仍帶著一絲怯怯,她性子雖然軟和文靜卻也不弱,只是第一次碰見搶劫的混子,難免心有餘悸。
“不怕,你去,讓他們下次再也不敢了!”宋凌雪哄著閨女說到,並不是教女兒暴力,只是讓她的性子再剛強一些,這次就當給她練練膽子。
石蘭受了自家孃的鼓勵,終於鼓起勇氣走了過去,閉上眼睛一腳踢向那個猴哥,雖然力氣不大卻好巧不巧踢到他的要害部位,頓時疼得他一聲慘叫,身體立刻拱成了蝦米。
旁邊的兩個小弟下意識的也縮捲起來身體,其中一個顫顫巍巍的說:“姑奶奶饒命啊,我說就是,那個遞訊息的是個白胖子,大約三十三四的年紀,名字卻是不知道啊,是我們大哥在城裡賭坊認識的!”
石蘭是沒想到她這一腳威力這麼大,也是不忍心在踢了,趕緊後退幾步,回到了她娘身邊。
宋凌雪有些好笑的看了一眼三個混子,也是故作嚴厲的說:“算你們幸運,今天遇到是我們母女倆這麼心善的,要是別人說不定就打斷手腳送去官府了,趕緊走吧,以後別讓我再看到你們幹這勾當啊,不然有你們好看的!”
三個混子趕忙點頭,心想他們是倒了血黴才遇到這母女倆了吧,不過也只是想想不敢多說一句,兩個小弟趕緊一左一右扶著猴哥,一瘸一拐地朝著鎮上的方向去了。
待那三個混子身影遠去後,宋凌雪這才長舒一口氣,有些不好意思的走過去,對著婦人說到:“冬梅姐,讓你見笑了!”
“哪裡啊,梨花妹子還是一如既往地讓我欣賞。”婦人倒是沒有絲毫敷衍的意思,而是很真誠的說到。
宋凌雪很有種捂臉的感覺,也是知道這個叫冬梅的婦人說的確實是真心話。
再細細看這個略微滄桑的中年婦女的面容,與記憶中那個潑辣美豔的少女卻是融合在了一起。
那時候的楊梨花剛嫁到姚家沒三個月,就被婆婆姚老孃蹉磨著上山拾柴火,就在那裡遇到了被隔壁村裡的一個老光棍賴漢糾纏的李冬梅。當時楊梨花也是想起來來楊家那個混賬老爹來,頓時火冒三丈力氣突漲,拿起一根手臂粗的棍子就往那老光棍的身上打,老光棍一時沒來及還手被打的抱頭鼠竄,最後慌不擇路從山上小路滾了下去,朝著村外逃走了。
於是兩人就這樣認識了,楊梨花才知道李冬梅竟然是二叔公媳婦的孃家侄女,因為家裡有點事情,暫時來二叔公家裡住上一段時間,於是兩人就成了好友。
再加上兩人的性子都是爽快潑辣的,李冬梅又比楊梨花大上兩歲,所以兩人都是“冬梅姐”“梨花妹”的叫著,關係也是愈發的親密,總是一起上山去挖野菜割豬草或者拾柴火,可惜不到一年的時光,李冬梅就被家裡人叫回去了,後來再也沒回來過。
因為李冬梅是楊梨花第一個交的好朋友,就連柳嬸子也是後來交的,所以宋凌雪透過記憶對這個冬梅姐真是印象深刻。
只是看著面前這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上快十歲的面容,宋凌雪有些感嘆,這是操了多少心啊,把人給操心成這樣了。
李冬梅也是瞧出來宋凌雪的感嘆了,也是苦笑一聲:“十幾年未見,我是越發的老了,梨花妹子倒是越來越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