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緩緩道:“數千年前的釋迦如何想法,我自是不知,但依我之見,應是因為知道正確、這才堅持吧?”
楊么、黃誠都是若有所思的表情。
沈約又道:“對則堅持,錯則改之。我想人心內,自有一杆平衡之秤。”
“那為什麼有人會做錯誤的事情?”黃誠反問道。
沈約不慌不忙道:“因為他們已然無視平衡之秤。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想閣下見過人間悲痛之事,定有悲慼之感。”
黃誠怫然道:“若無悲慼,豈不如同禽獸?”
沈約目光咄咄道:“那被酆都判官屠戮的一船人殞命,閣下因何還問我為何反對?難道閣下亦已無視心中平衡之秤?”
黃誠臉色微變,緩緩垂下頭來。
沈約微有揚眉,他不過是就事論事——都知道正確是什麼,為什麼偏要選擇錯誤的道路?
佛渡有緣,既然有緣,他就不妨說說,可見黃誠頗為激動的模樣,沈約反倒有了詫異,直覺中,他感覺黃誠的反應有些過了。
楊么斜睨黃誠一眼,突然大笑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沈先生神仙人物,還請上座。”
他和沈約一直在甲板上攀談,如今對沈約更是恭敬,引沈約進入船艙。
艙內有如宮殿,著實金碧輝煌,楊么坐到最高的主位,示意沈約落座一旁,突然道:“不知酆都判官眼下如何了?”
沈約搖搖頭,“我被他送到什麼困仙池之前,他是安然無恙。”
“不是神仙懲罰了他,這才讓他渺無音訊?”楊么緩緩道。
沈約內心奇怪,確定酆都判官的確出了問題,亦推出楊么行動的順序。
他沈約被酆都判官送到困仙池,酆都判官隨即不知所蹤,哪怕他的手下亦沒人迴轉!
楊么知道困仙池多出一人,不明究竟,是以選擇靜觀其變。
足足七天。
在這七天內,楊么想必一直觀察著沈約的舉動,見他始終不飲不食,卻是安然無恙,終究將沈約歸於神仙之流。
酆都判官一直沒有訊息,楊么無法再等,知道他叫沈約後,誤將他認為是輔佐梁武帝的那個沈約。
是以那孩子才說他沈約很年輕。
輔佐梁武帝的那個沈約多半是個老頭子。
沈約知道梁武帝,那是一個信佛的皇帝,曾和禪宗始祖達摩有過交流,也算是歷史上很長壽的一個皇帝。
自兩晉後,有南北朝對峙,南朝有宋齊梁陳四朝更迭,梁武帝就是代齊的、梁朝開國君王。
而梁武帝能當上開國之君,古代的沈約居功至偉,是以楊么見沈約再現人間,第一個念頭就是——沈約既然能輔佐梁武帝稱帝,那此番前來,是否要輔佐他楊么一統天下?
這就是楊么見面就問他蒞臨洞庭、是何心意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