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一個歌手要進入大眾視野,基本有三種渠道。
一種是萬年不變的選秀。
說萬年不變有些誇張,但選秀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歌手們出道的重要途徑。
像梁鑫之前所在的世界,站在流行歌壇頂端的一王一後,周杰倫和王菲都是透過選秀出道,或者進入音樂行業相關人士的視野的。
而選秀節目風靡一時的21世紀初,更是有眾多的歌手,透過形形色色的選秀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出。
這個世界,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情況。
杜嘉莉的偶像王韻菲,早年就是透過香江電視臺的一個音樂選秀比賽,被這世界的著名音樂人孫銘相中,出的道。
當下,
各式各樣的選秀節目,依然經久不衰。
從電視到網路,每年都會有眾多的選秀節目舉辦。
就是影響力大不如從前。
以往,一個選秀節目往往能捧紅多個歌手,可現在嘛……
就大眾知名度而言,能出一個小紅的都算是錦鯉保佑了。
其她參賽者基本就是襯鮮花的一片又一片綠葉。
對她們而言,目標不是要紅多久,而是儘量糊得慢點。
梁鑫一開始有考慮過,送杜嘉莉去參加選秀節目。
不過,仔細瞭解斟酌了一番後,他就放棄了。
至少短期內不做考慮。
因為這年頭,選秀節目不僅造星的能力在變弱,而且背後,不是某家背靠官媒大樹的娛樂公司,就是哪家網路巨頭。
作為企業,他們非常看重自身的利益。
如果要在選秀節目裡拿到好名次,那少不了被他們扒一層皮。
這一層皮,多則是至少高達五成,甚至六成七成的收益歸屬。
哪怕良心點的,也要至少三成。
而且,除此之外,他們對參賽歌手的控制慾也非常強,有些強勢的公司,甚至會直接要求歌手當前所在的公司,交出歌手兩至三年的歸屬權。
如果不照辦,那就給爺爬!
這就導致,像芭蕉傳媒這樣的小公司,把選手送上選秀節目,基本等同於為他人做嫁衣裳。
等到歌手被榨乾價值,迴歸到公司,搞不好都已經糊得透透的了。
也正因此,現在參加選秀節目的主力,其實早就不是純新人了,而是那些反正已經沒什麼價值,那就乾脆送回去翻下新的回鍋老肉。
自認以芭蕉傳媒,和他現在的實力,可搞不定那些張著血盆大口的巨頭們,梁鑫也就放棄了透過選秀的方式讓杜嘉莉出道的辦法。
第二種,就是非常傳統的,靠公司拿錢砸宣傳,砸渠道,砸市場,力捧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