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操之道:“原來如此。”想起傲如梅的謝道,心中惆悵,暗作隱痛。
支法寒朝陳操之合什道:“小僧在此恭祝陳檀越與6氏娘子得成佳偶,哈哈,這已是建康人盡皆知的事,對了,小僧雖未得領教陳檀越的玄辯昨夜那一生僻佛典就把小僧給難倒了,輸了一匹——不不送出一匹馬,想見陳檀越辯才在小僧之上,不如由陳檀越做那袁子才之助談如何?”
陳操之挑著眉毛不說話,靜靜地看著支法寒。
支法寒見陳操之似有不悅之色,便道:“陳檀越莫怪小僧冒昧了。”
卻又見陳操之顏一笑,說道:“助談就不必了道寒師兄足矣,我若能旁聽之幸甚。”
支法寒喜道:“好,到時小僧邀陳檀越同去烏衣巷。”再施一禮身大步向東北方向而去。
陳操之在路口站立了好一會,冉盛還以為小郎君對這個和尚依依不捨呢,牽著大白馬走過來說道:“這是個好和尚,應該算是得道高僧了吧。”
一句把陳尚給逗笑了,說道:“小盛,那道人一匹馬就把你給收買了!”
冉:道:“這馬是和尚輸給小郎君的,雖說是送,其實是認輸。”
正說著,南邊來了一支車隊,有四輛車,:從二十餘人,俱佩刀劍,高大健壯,英武不凡,而且這四輛車都是雙轅馬車,金彩翠藻、瓔珞流蘇,極是華麗,領頭一個佩刀武喝道:“讓一讓,讓一讓,莫堵在路口。”
這是個岔路口,往東北就方才支法寒去的那條路,往西就是建康城,陳氏的三個車伕想當然認為對方是去建康的,見其車馬煊赫,不敢搶在其前頭,便驅牛車往東北這條路讓了一讓,沒想到那武嚷道:“喂,不長眼睛嗎,叫你們讓一讓,怎麼偏要堵著!”
冉盛脾氣火爆,大聲道:“到底往哪讓你們又不說清楚,怪得了誰!”
那些帶刀侍從見一個八尺大漢牽匹白馬站了出來,都是吃了一驚,對這些武夫來說冉盛這樣的雄壯身軀是讓他們敬畏的,而且冉盛腰佩短刀,只有士族部曲才能佩刀劍,一邊站立的那位公子容貌俊美、氣質優雅,應是大族子弟,領頭武便客氣了一些:“我等是去東安寺禮佛,請讓一讓。”
冉盛道:“這還差不多。”轉身對陳操之道:“小郎君,我們上路吧。”
陳操之朝那幾輛華麗馬車掃了一眼,坐上牛車,車輪轆轆駛動起來,卻聽得有個清脆的女聲叫道:“這位郎君請稍等一下。”
牛車停下,陳操之掀開車稍簾幕,見是一個垂髫小婢從後碎步追上來,便問:“何事?”
這垂髫小婢問的卻是:“請問郎君,湯山東安寺是從此路去嗎?”手朝東北那條路一指。
陳操之心道:“你們不是識路嗎!”口裡道:“是從此路走,東安寺支公的弟子一盞茶前剛剛走過去。”
那小婢“噢”的一聲,福了一福,謝過陳操之,回到中間那輛馬車向車中人稟報——
陳操之朝那輛馬車看了一眼,見馬車繡幕掀開一角,陽光朗照,車廂裡則相對陰暗,隱約可見風鬟霧鬢的輪廓,一隻手攀著車窗,四個手指露在車窗外沿,修長的手指形狀極美,瑩白如美玉雕琢而成,指甲亦是本色,未塗蔻丹裝飾,淡淡輕紅,映著陽光更如半透明的紅玉——
陳操之放下車稍簾幕,牛車駛動,心想:“一隻手也這麼美,這車中人定是絕色了。”也沒再多想,心思被清談拒婚的謝道佔據了,英臺兄這樣堅持真的只是要與他終生為友嗎,如此,他又如何承受得起這份友情?旋又想起6葳蕤,他是一定要娶到6葳蕤的,自他在真慶道院後山的“瑞雪”山茶畔為6葳蕤插上金步搖、對她說過那句“不要嫁,等我娶你”的話後就從未動搖過——
當日傍晚,陳操之、陳尚一行到達梅龍小鎮,梅龍小鎮距建康二十里,小鎮因鎮北一個秀麗的湖泊而得名,傳聞漢末年間此湖曾現蛟龍,龍身遍佈梅花點,故名梅龍湖,湖畔集鎮就以梅龍鎮為名。
二月十二日一大早,陳操之沐浴一新,換上簇新的細葛大袖衫、頭戴漆紗小冠、足踏塗臘二齒木屐,小嬋為陳操之把冠帶系在頜下時,仰頭看著小郎君,讚道:“真不信江左衛有小郎君這麼美!”
陳操之微笑道:“如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小嬋姐姐每日看著我還沒看厭嗎?”
小嬋道:“怎麼看得厭,越看越覺得小郎君俊美,小郎君上回離開吳郡,有那麼多婦人、女郎送瓜果、贈香囊,不知此次入建康,更要讓多少女子神魂顛倒!”
陳操之道:“小嬋姐姐也取笑我!”
小~笑道:“不是取笑,走著瞧,建康城一個時辰便到,6府的人已先到,小郎君入建康的訊息肯定宣揚開了。”
朝陽初升,春風拂拂,行在去建康的路上,陳尚等人的心裡都是滿懷期待又隱隱擔憂,6夫人曾提醒過,6s的二伯父6始要設法羞辱陳操之——
迎面來了一輛牛車,車廂微側,單輪著地,賓士甚急,離前頭陳尚的牛車尚有十餘丈時,卻緊急停下,一人跳下牛車,高聲道:“子重——子重——”
視之,乃劉尚值。
———————————
入建康,精彩紛呈,懇請月票支援,莫讓寒士落後太多,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