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高遠營帳裡的油燈仍然亮著,裡面的油都換了好幾次了,一點要熄滅的跡象都沒有。此時此刻,高遠正和狄青、高寵、張定邊、關勝四人商量對策。
“諸位,現在形勢便是如此,如何對付眼前的局面諸位可有什麼好的辦法?”高遠一臉嚴肅,詢問道。
四人沉默不語,緊皺著眉頭,苦思對策。最後張定邊率先打破沉默,道:“敵眾我寡,硬拼肯定是不明智的選擇,我們不如示敵以弱,麻痺黃巾,待黃巾暴露破綻時,一舉將其擊垮。”
四人當中,高寵武藝最高,但沒什麼謀略,當個猛將還行,讓他出謀劃策就差強人意了,關勝也是如此。能夠提點建議也就是張定邊和狄青了。因此,在張定邊提出建議後,高遠又問向狄青:“漢臣(狄青字漢臣),你的意見呢?”
被點名的狄青不急不緩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將軍,在下認為黃巾不可卒除,我軍也不可能一戰而定,應當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黃巾人數雖多,但戰力不如我軍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主動出擊,不停地襲擾黃巾,積小勝為大勝,待敵我兵力發生反轉後,再一舉反攻。”
聽到狄青的看法,眾人都是一陣詫異,像關勝之前進來的時候還是有些瞧不上這個面帶刺字的配軍的,現在聽他這麼一說,方知人不可貌相。
高遠想了想,狄青的策略和後世的侵略戰爭有些相似,都是以少勝多,化小勝為大勝。只是局勢沒有那麼糟,畢竟官軍的素養和武器遠比那些斬木為兵的黃巾好。隨後高遠也認可了這個策略,但具體實施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因此,又問:“當前,陳玉成的大軍就在西華,又該如何?”
“我軍當前往挑戰。”狄青語出驚人。
關勝反問道:“你明知道敵眾我寡,還主動前往挑戰,跟羊入虎口有什麼區別?”
張定邊思索了一下,有些不確定的道:“難道,你想詐敗誘敵,打黃巾的伏擊?”
狄青微微笑道:“張將軍的話對也不對,的確是打黃巾的伏擊,只不過不是詐敗,反而要大勝。”
“大勝?”
這下子輪到眾將疑惑了,包括高遠這個人都有些糊塗了,自古以來,兵法上都是詐敗誘敵的,沒聽過還有大勝誘敵的,你把別人打勝了,人家缺兵少將的豈會再去打你,這不是腦殘嗎。
不過高遠也沒有當眾質疑狄青,示意他繼續。狄青又道:“只怕皇甫將軍撤走的訊息陳玉成還不知道吧。便來在這一點上大作文章,陳玉成只怕還認為我軍兵力和他相當,因此向他挑戰也不會懷疑,畢竟得勝之師繼續擴大效果在正常不過了,只要他應戰了,我軍將其打敗,然後再將皇甫將軍大軍撤走的訊息慢慢散出去,這樣陳玉成就會認為我軍向他挑戰是為了能夠迷惑他,從而能夠達到讓自己安全撤軍的目的。這樣陳玉成必引軍來追,如此我們便可半道設伏。”
狄青的計劃可謂是環環相扣,算無遺策。眾將都是一陣佩服,高遠聽了也是心驚,心想這87的智力真不是蓋的。不過高寵提出了疑問:“如果陳玉成不應戰那我們的計劃豈不是泡湯了?”其餘人一聽,瞬間清醒了,對啊,所有的打算都是建立在陳玉成迎戰的基礎上,如果他不上鉤,一切都是白瞎。
狄青笑著解釋道:“今日,我觀那陳玉成可謂是年少有為,年輕氣盛。年紀不大便已是一方統帥,這種少年得志的人最是驕傲自負,他若是不應戰,只需以言語相激便可。”
眼看眾人沒了問題,高遠下了命令:“既然如此,就按狄青說的去做,今日好好休息,養足精神,明日之戰只能勝不能敗。”
“遵命!”
……
第二日,西華城外,高遠率領一萬大軍列陣城下,旌旗招展,長槍如林,黝黑的兵器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金屬的光澤。
“噠噠噠……”高遠陣中衝出一人,對著城牆上高聲喊道:“城上的黃巾賊寇聽好了,有膽的就下來拼個高下,怕死的還是早早的獻出城池,卸甲來降,以免刀刃臨頭悔之晚矣。若不早降,定叫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波才雄闊海正在與陳玉成等人飲酒,好答謝陳玉成的救命之恩。幾人喝的興起,一道急促的聲音傳來打擾了他們的興致。
“報渠帥,漢軍正在城前叫陣,還說……說……”那傳令的支支吾吾的。
“說什麼,你但是快說啊?”那方傑卻是個暴脾氣,看見這支支吾吾半天不說話頓時氣結,一手將其如同拎小雞一樣拎起來,道。
傳令的被他這樣嚇到了,只好道:“漢軍說如果我們不投降叫我們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