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485 簡單的談判

曾經有人把治安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聯絡在一起。

這些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受到旳教育程度比較高的話,對是非對錯有非常肯定的判斷,那麼這些人就不會犯錯。

所以提高受教育程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社會上的犯罪率。

這種觀點流行了一段時間,後來逐漸的消亡了。

因為後來的社會學家透過更確切的資料和事實證明了一點,高學歷的人一樣有可能主動犯罪,還是預謀犯罪並實施——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這個“預謀”,這代表著犯罪行為不是激情犯罪,不是突然間的情緒失去控制從而犯罪的激情犯罪。

是在冷靜的情況下,經過認真的考慮之後,才實施的犯罪行為。

這樣的犯罪行為和罪犯對社會的危害更大,因為他們會在犯罪前進行思考,並且知道如何累積經驗,以至於有一些罪犯到現在都沒有抓獲。

而在隨後的社會研究中,人們逐漸的發現,犯罪率其實和就業率有很直接的關係。

當就業率高的時候,社會犯罪率就會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

可一旦失業率升高,社會犯罪率就會同時開始升高。

而就業率,實際上代表著一個人的收入能力和情況。

當一個人沒有收入,也不具備應對缺少收入的生活迫切需求時,犯罪可能就是他們會選擇的一條道路。

就像是現在的勒馬爾。

人們花錢買不到東西,手裡曾經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攢下來的錢連一塊麵包都買不到的時候,他們又能怎麼辦?

可能有人這個時候會疑惑,買不起麵包, 難道還不能捕魚嗎?

海里的魚還能……都捕撈完了嗎?

還是說這些人不吃魚?

為什麼偏偏要選擇犯罪呢?

實際上這種想法往往來自於那些把問題簡單化的人,他們看不透一些表象, 自然也看不穿一些本質。

人們焦慮的並不是“吃飯”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 而是對未來的迷茫, 以及個人力量在時代浪潮下的卑微無力。

人們會被分化,社會也會被分化, 最終形成不同的對立面,也因此發生衝突。

人們會把自己無法抗拒社會變化的軟弱認定為是他人的過錯,就像“我買不起麵包不是我真的買不起, 而是這些人賣得太貴了想要餓死我”之類的。

從“為什麼你們要提高價格”到“大家一起下地獄去吧”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思想變化,只需要沉浸在絕望中看不見未來就行了!

人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就會變得偏激, 極端,使用一些不符合規則的手段來獲取自己想要的。

好在,現在這個問題正在快速的得到緩解。

隨著聯邦代表團的帶來, 一些工廠開始恢復生產, 外資逃離之後留下的空殼也被聯邦的一些資本家及時地填補上,到處都能看見招工的人們。

就連天堂島度假村,也開始重新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