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羅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已經在轟炸下成為了廢墟。
在對待馬裡羅的問題上,聯邦政府和軍方的態度稍微比林奇在安美利亞地區對待那邊暴徒的態度緩和了不少。
至少他們沒有先轟炸一波建築物,再用集束炸彈清理一下有生力量,他們只是動用了“小丑”對這些城市進行轟炸而已。
並且在轟炸之前,聯邦政府還在當地進行了廣播,告訴那裡的人們,在什麼時候, 聯邦的轟炸機將會投下炸彈。
一開始人們是不相信的,雖然這些不相信的人們和城市一同成為了廢墟之後,人們就信了。
人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一直以來居住的家園在爆炸中徹底的被摧毀,他們甚至連反抗都做不到!
戰爭很殘酷,這或許就是殘酷中人性最後的保留了吧?!
合上了手中的材料之後,林奇的注意力從這些材料上,回到了主持會議的人的身上。
“……到目前為止願意接受我們暫時管理的馬裡羅人根據我們的統計,已經有兩百多萬, 並且這個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主持人說著將一些材料以幻燈片的方式,打在了銀幕上。
上面都是馬裡羅前線的一些畫面,一群群揹著包裹,看上去像是逃荒的人們在一座座集中營前進行身份登記。
隨後又播放了一些集中營內的畫面。
“我們讓這部分人每天進行強體力勞動的工作,修建鐵路,建造新的集中營,從中剔除了一部分不服從管理的。”
“剩下的這些,他們都比另外一些更容易管理。”
“只需要給他們一些吃的,給他們在這些他們自己蓋的房子裡找一個位置,他們就能聽話的工作。”
“今天這場會議的目的,以及把大家都請來,就是想要討論一下這些。”
“我們不可能始終養著這些人……!”
聽上去好像主持人說得有些恐怖,可實際上這裡的集中營並不是某種用來專門殺害誰的屠宰場,它就是一個單純的集中營。
將聽話的人集中在一起, 僅此而已。
從聯邦政府的角度來說,打馬裡羅是一個非常意外的應激反應, 如果不是彭捷奧和馬裡羅暗中談好了一些合作, 聯邦政府絕對不會這麼快就出兵攻打馬裡羅。
也許會等得更久, 如果馬裡羅政府和他們那個大總統能認清局面, 或許聯邦都不會對馬裡羅動武!
所以這場戰爭,是馬裡羅人逼著聯邦發動了。
戰爭的進展很順利,可同時又遇到了一個問題,比如說……那些人怎麼辦?
那些在戰爭中失去了家園的馬裡羅人怎麼辦,馬裡羅和其他地區不太一樣。
在這個軍閥連年混戰的地方,你所見到的人既可以是平民,也可能是武裝分子,區別只是他們手裡是否有武器,以及是否有攻擊意圖而已!
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家園,有一些人肯定會對聯邦始終懷有憎恨與惡意,這部分可以透過人道的方式銷燬,比如說死刑。
還有一部分人則對聯邦沒有什麼惡意,並且也願意服從管理的,總不能把這些人也幹掉。
一般來說,對佔領區的社會管理都是在戰爭發動之前就制定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