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聯邦做慈善活動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特別是蓋弗拉的逃亡貴族來到聯邦之後,他們發現幾乎做任何交易都需要支付稅收之後,他們也在會計師的建議下,開始做慈善。
捐錢一百萬,直接抵一百萬的稅,有時候能抵一百一十萬的稅。
如果是特殊的時間段,或者捐給特殊的機構,這個數字還能進一步地擴大。
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瞧,這邊捐了一百萬,那邊省了一百萬,左手換右手,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資本家們來說好像多此一舉。
但其實這筆賬,不能這麼算。
因為聯邦也有企業所得稅,也可以稱作為企業盈利稅,這個稅是在企業扣除所有成本和開支後的利潤透過稅率計算出來的。
一個階梯型的稅率模型,賺得越多,繳的越多。
更通俗一點來說,捐出去的一百萬可以計在企業開支當中,這樣企業在報稅時,可以少報一百萬。
同時這一百萬產生的稅收減免,有可能會直接讓一個企業不只是不需要繳企業所得稅,連其他稅也都不需要繳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企業會大肆購置產業的原因,只要把企業的利潤拉下來,繳納的稅就會減少不少。
但同時企業的市值卻始終是增加的,因為購置的產業本身的價值和增值,也在企業的價值當中。
像是一年淨利潤有四百萬,企業所得稅大約一百萬的企業,直接捐了一百萬後,淨利潤從四百萬降低到三百萬,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也只剩下七十五萬。
一百萬的慈善捐款捐出去抵兌稅款,在個別州或者在個別政策的影響下全額抵稅,不僅企業所得稅不用交,其他稅也能少交二十五萬。
這就相當於在稅收上少支出了一百二十五萬!
除此之外,還能獲得一個非常好的名聲。
聯邦人對聲望非常的在意,一個慈善家的名頭很多時候能幫助他們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至少在法庭上,慈善家這個名頭更能取信陪審團,讓陪審團偏向於擁有慈善家頭銜的資本家!
而且,就算是在布佩恩這樣稅率最重的地區,一百萬抵扣八十萬稅還是能做的。
不只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也一樣能抵扣,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熱衷於做慈善的原因。
看上去好像不怎麼划算,甚至有些社會底層人士會惡意的嘲笑這些慈善家的虛偽,其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捐錢。
每個人,每次捐款的數量,也是公司或者個人會計師提前計算好的,在哪個州,捐多少錢,然後在什麼稅區報稅才能最大限度的合法避稅……
林奇也經常參加這樣的慈善晚會,捐個上百萬,為自己節省更多。
這段時間因為大量的傷殘軍人因為戰爭的暫時停止,開始撤回。
聯邦軍方搞了一個“英雄老兵”的活動,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計程車兵,讓他們出現在鏡頭前。
軍方和國防部希望能用這些人已經傷殘的身體,以及他們頑強的意志,告訴所有聯邦人,以及世界上所有人。
聯邦人從來都不懼怕戰爭!
哪怕直面犧牲和死亡!
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