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六大行中並不都是金匯,榮盛這樣規模比較大的銀行。
也有兩家銀行在上次大蕭條爆發之前,因為公司策略等原因,出現了鉅額的虧損,底氣已經不太足了。
當然這裡的底氣和足不足,不是針對普通人和普通的公司,是針對坐在這裡的各位。
既然決定要挑個軟的捏,那就一定要挑最軟的。
選定了目標,這個本來不應該帶有火藥味的座談會,從一開始就不那麼溫和。
金管會和七大行在這些問題上有著明顯的分歧,這是從根本上無法解決的,除非特魯曼先生有信心和決心,去全面重建聯邦的金融經濟秩序。
否則他們提出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全盤接受。
大聲吼,爭吵,分歧。
林奇和聯邦儲蓄銀行的代表則安靜的坐著,誰都沒有表態,金管會的人也沒有把他們拉進戰圈。
吵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金管會的副主席也許是覺得差不多到了合適的時候,主動作出了一些退讓。
“我們坐在這裡爭吵永遠都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不如我們各退一步……”
這個時候,聯邦儲蓄銀行的代表看了一眼林奇,林奇知道自己該說話了。
聯邦儲蓄銀行的體量肯定不會讓他們的代表來開口,哪怕這個代表只是一位代表。
他實際上的作用只是來這裡坐著,向金管會,向聯邦政府表示“我們原則上願意遵守聯邦政府的法律法規和建議”,而不是真的要做些什麼。
只有等金管會的主席出面,以及整件事有了定論時,真正的代表才會出現。
在金管會主席沒有出現之前,林奇說話,足夠了。
聯邦是一個很真實的國家,在這裡沒有什麼資歷的加成,誰的能力高,價值高,誰就具有更高的地位。
黑石銀行和林奇現在表現得就是比別人棒,那麼他的地位就必然更高!
“這樣吧……”
林奇一開口,大家都看向了他。
其實每個人都在演戲,金管會的人在演,銀行這邊的人也在演。
他們之前碰頭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底線,現在的爭吵不過是為了凸顯出維護底線的決心罷了。
金管會的人其實也是如此,當這位副主席說出“這樣吧……”的時候,就代表他其實也早就有了底線。
大家都在演,可不演又不行。
林奇掏出了一根菸,點著,“不記名賬戶和資金流動關係到聯邦最基本的東西,是國家存在的基礎。”
“聯邦政府有義務保護好公民的個人隱私,以及個人財產。”
“我們都不希望有一天,當有人對你不滿時,可以輕易的查清楚你有多少錢,每一筆錢來自什麼地方,是誰給你的,這些錢又會去哪。”
“那不會讓這個世界更廉潔簡單,只會讓這一切變得更混亂。”
“不過聯邦政府有一些想法的確很好,我認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去尋找一個平衡點。”
“不如這樣……”
負責記錄的工作人員集中了注意力,雙手自然的放在了打自己的鍵盤上。
她們其實並不清楚,這只是一個過場,但又是一個必要的過場,她們會有一種深深的參與感,這就是聯邦人微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