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136

“螢幕的問題我們已經完美的解決,透過……”

接下來教授開始敘述整個開發流程,特別是螢幕的解決方案。

可以看得出在專業事情上,他的能力還是很出色的。

隨著教授的解說完成,在請示後,提起林奇桌子上的電話,撥打了一個號碼。

“這是五公里外的訊號基站,那邊會在接到電話後傳送訊號,我們可以人工新增一些內容讓它顯示出來。”

林奇點點頭,這玩意其實他比教授還熟,當然是如何使用,而不是如何製造。

“增加一個110的資訊吧。”

教授點著頭把訴求傳達了出去,大約二十多秒後,林奇手裡巴掌大的小機器突然震顫起來。

隨著蜂鳴器有些刺耳的聲音響起,很快綠色的螢幕上出現了“110”的簡訊息。

看到這,林奇的嘴角微微上挑,“這玩意的生產工藝問題好解決嗎?”

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研究所,實驗室,把東西的原型機生產出來只是整個產品面向市場的第一步。

至少理論上能行得通並可以成功製造出來,但真正關鍵的地方不是在這裡,而是後面的生產流程。

很多產品的實驗室原型機在相關檔案中都會加入類似“在實驗室製造的條件下”或“僅限於實驗室內使用”的短句。

這代表這些原型機的生產和功能,和最終的產品並不相同!

在過去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曾經出現在實驗室裡,但最終也封存在實驗室裡。

因為這些東西當前階段並不具備批次化生產的可能。

也許是某一個零件,或者某些原材料,屬於不容易獲得,不容易製造的,只能手工製造或者難以提煉。

這樣就導致即便有了理論和實際產品,也不可能向市場出售的結果。

有些研究,會讓投資者直接虧損到破產。

但對於大機構來說,這些研究會是整個集團公司技術儲備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看做是未來一些科技產品的基石。

如果林奇手裡的這個傳呼機不具備批次生產的能力,他也不會覺得可惜。

至少圍繞著傳呼機產生的一系列的專利和專利壁壘,能讓這個產品短時間裡處於“真空”狀態。

等技術成熟後再繼續開發研究,一樣能領先於世界!

教授搖了搖頭,滿臉笑容,“我們已經經過一些生產試錯過程,目前已經有了完整的生產工藝,可以進入流水線生產。”

林奇臉上的笑容表情幅度更大了一些,他連連點頭,不斷說好。

在短暫的沉吟之後,說道,“這樣,東西交接一下,公司給你百分之二的分紅。”

“然後繼續下一個階段的研究!”

聽到還有他媽的分紅,教授的嘴都他媽的笑歪了!

別人不知道,他還是稍微有點了解的,畢竟電子研究所和飛行研究所還有武器研究院,都屬於林奇麾下的研究機構。

有時候他們彼此之間也會互相借調一些專家進行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說前段時間武器研究院就從電子研究院借調了兩名專家。

所以大家對彼此的一個研究環境和生活環境是瞭解的。

教授,以及其他研究院最羨慕嫉妒的就是飛行研究所那些人享受著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