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說要送一架鋼琴給我們。”
做飯時的塞拉和自己的丈夫說起了這個話題。
男人的動作停頓了一下,很顯然他意識到自己的房子沒有那麼多的空間。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幾乎所有人在買房子之前,都會對自己的房子的每個空間有所規劃,但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會發現空間不夠用了。
到最後往往一棟兩層的房子,除了一層的客廳,餐廳之類的“公共空間外”。
二樓只剩下臥室和嬰兒房或孩子們的房間,像是書房或者運動室之類的地方已經塞滿了雜物。
男人的房子也是這樣,上下兩層,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多平方,如果算上屋頂的半層閣樓,可能有三百五十平方。
】
但現在他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房間放鋼琴,都很不容易!
二樓的主臥和次臥是他和他女兒居住的空間,書房裡堆滿了雜物。
一樓以前有一個“休息室”,不過現在裡面也堆滿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大多都是一些沒有太大價值,又捨不得丟棄的東西。
它們佔據了大量的空間。
“我整理一個房間出來?”,他試探著問題。
其實他知道塞拉想說的是什麼,可作為男人,他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堅持。
塞拉補充了一句,“三角鋼琴。”
她停頓了一下,中年男人顯然沒有想到是這個答桉,但又覺得不那麼意外。
以林奇的身價,他肯定會買更好的鋼琴,現在已經不是有沒有空間的問題了,而是怎麼把它弄進來!
普通人的房子都是建好的,這點和一些中產階級社群,以及更高階的社群不同。
有很多中產階級社群所謂的“看房子”是指看地皮,購買了地皮之後可以在房地產公司挑選一個“戶型”。
他們有樣板房,購買者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之後,房地產公司會把各種預製件打包交給住戶。
他們可以自己組裝,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有不少人都以“房子是自己蓋的”為榮。
從無到有把自己的房子搭建出來,也算是一種很難得的體驗。
至少窮人家的孩子們體會不到這種快樂,他們一早就住進了建好的房子裡。
當然也可以僱用施工工人們來組裝。
中年男人的房子是建好的,為了節約成本,同時也是為了更好賣。
這就像是有錢人願意花錢去幹活體驗一下幹活的辛苦,而窮人們則儘可能的迴避更多的支出以及沒有必要的體力勞動。
任何世界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中下層的社群裡獨棟的房子幾乎都是統一戶型,家家戶戶的房子看起來都差不多。
唯一有區別的可能就只有房頂的瓦塊用得不同,顏色不同,以及植物選擇的不同。
中下層居住的社群沒有什麼太大的院子和草皮,他們支付不起每個季度換草皮的費用。
所以往往家門口會有兩個小花壇,各自種點什麼東西點綴一下。
這個房子沒有太大的入口,如果要把三角鋼琴搬進來,就得把某一面牆壁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