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這樣,給你最美好的對未來的幻想,然後給你最糟糕的過程,以及永遠都看不見的結尾。
十六歲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會和自己的女友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年輕人總是這樣,情緒化主導了他們的判斷。
他去了納加利爾,拿著林奇和薇拉的名片在那邊開始努力的工作。
十六歲就出去工作在以後可能會被人認為太早了一些,但是在這個時代,這一點也不早。
那些七八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為大人們幫忙,到了十歲就能夠進工廠幹活,連法律都允許僱傭童工並提交成法桉。
在這樣的時代下,年代中,十六歲創業聽上去好像挺不可思議的,但它又恰恰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
有林奇的名片,有薇拉這個媽媽,年輕人在納加利爾也並非那麼簡單的就能夠獲得成功。
你想要別人口袋裡的錢,就得拿出他們所渴望的東西來。
訊息,內幕,這些林奇不會給他,薇拉也不會。
內幕交易是一項嚴肅的犯罪指控,是會坐牢的那種。
拿著他們的名片,只是相當於他有了可以敲開任何資本家大門的機會,以及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會有人為他兜底。
如何開始,如何奮鬥,他都必須自己去學,去嘗試。
在抵達納加利爾環球經濟中心的前半年,他在來姆的公司裡從事實習生的工作,接觸面很廣。
在瞭解到了金融遊戲的基本運轉法則,擁有了一點屬於自己的客戶之後,他開始嘗試創業。
金融遊戲永遠都離不開錢,憑藉著這點特性,他開啟局面並不難。
因為只要他的客戶符合貸款規定,就能夠更快的從銀行拿到風險評估透過報告和貸款。
開啟局面不難,但是賺錢,很難。
金融遊戲永遠都不可能只賺不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資訊交流非常迅速。
只要出現了明顯的虧損,很快客戶們就會交流“有個傻逼讓我們虧了一大筆錢”之類的訊息。
他付出了很多,每天研究各種書籍,他發誓連上學他都沒有這麼認真過。
但是這次他是來真的,一邊工作,一邊閱讀大量專業的書籍,老實說大多數書籍都是沒有用的。
因為市場的變化永遠快過書籍,而且真正能賺錢的竅門,還能繼續使用的那種,基本上沒有人會刊載出來印成書。
大多數都是以前的各種經驗,對成長很有幫助,對立刻賺錢,沒有什麼用!
如果看幾本書就能賺到錢,那也把金融想得太簡單了。
這幾年他透過很多次嘗試逐漸的掌握了一些技巧,現在他並不像來姆那樣,組建基金,為客戶們管理他們的投資。
然後剝去每年需要給他們的,約定好的分紅外,其他的都是他的盈利。
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這種投資更安全可靠,也更令人放心。
年輕人組建了一個工作室,這個工作室採用了布佩恩金融街豺狼們的工作方式。
他和他的員工會分析近期內在環球金融中心掛牌上市的一些企業,從中尋找目前股票市值明顯低於它真正價值的股票。
每天都有很多股票在環球金融中心掛牌上市,它是南半球的經濟金融中心,但實際上也是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