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6章
如果說一個普通的家庭女性需要依靠出賣肉體才能維持一家人在避難所中的生活,是對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告誡。
那麼第二部紀錄片《誰》,則是對整個社會老年群體最大的告誡!
它透過一種讓人無法想象的方式,正在告誡老人們。
如果你們正在逐漸的成為負擔,就千萬別進避難所!
按照聯邦政府對“老年人”的解釋,目前社會有大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的老年人。
作為“次社會主力群體”,他們成熟,擁有一定的財富價值和社會地位,以及向下的家庭具有影響力。
一晚上的時間,輿論就像是放多了酵母的麵糰開始超高速的發酵起來!
幾乎每個人都在表達著自己對這部紀錄片的理解。
紀錄片的名字,《誰》,也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這個名字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含義,都在被人們,被媒體解讀。
白天很多電視臺都轉播了這部紀錄片,人們的精神多次受到強烈的衝擊。
一開始它只是平淡到幾乎沒有任何亮點的採訪,但這一段,越是平靜,越是平淡,越是表現出一家人的相親相愛。
等到老人們選擇透過自殺的方式來使子女們得到解脫的時候,那種情緒上的衝擊也就越是強烈。
平淡是真。
平淡真的是真理嗎?
沒有人知道,也許是,也許不是。
黑石電視臺的電話被打爆了,女記者的頭像出現在很多的標語牌上,當然他們不是讚美她,而是用很多平時人們想象不到的詞彙來詛咒她。
她也遭受到了男記者A所遭受到的一切待遇,汽車被砸的稀巴爛。
住宅門口的草皮被全部掀飛,所有的窗戶都被石塊砸爛,他們甚至嘗試用火去點她的房子,但被及時制止了。
各種咒罵恐嚇的信件塞滿了她的個人郵箱,還有人不斷打電話過來咒罵她。
就連電視臺下,都聚集了不少人,要求她出來向所有人道歉。
聲勢很浩大,但她一點也不驚慌,反而有些欣喜!
作為一個可以為了往上爬,和任何人上床的女人來說,她今天所擁有的一切,財富,社會地位,自我價值。
其實都不是民眾賦予她的,是莫莫女士,是林奇先生賦予她的!
這才是她真正價值的體現,以及所在。
她去過避難所了,也比所有人更深刻的瞭解到了底層生活區的現狀,所以她更希望自己能夠完成老闆們的工作,從而遠離那些地獄一樣的地方!
第一區她肯定沒有資格住進去,但是第三區,或者第四區,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第四區算是中產階級和底層之間的一個過渡區,這裡居住著很多的高階藍領,環境雖然不那麼的高,但比起第五區之類的地方要好得多。
當然如果有可能,她的目標還是第三區。
所以輿論發酵得越厲害,民眾們對她的憤怒憎恨越強烈,她未來的生活也就越舒適!
她甚至還主動接受了黑石電視臺晚間黃金時間段的訪談節目,一部現象級的紀錄片和它的製作者,以及能夠繼續刺痛民眾們脆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