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總之讓人感覺到特別的漫長。
已經到了三月底,天氣還是那麼的糟糕。
直到四月份之後,才有了回暖的跡象。
對於學生們來說好訊息是寒假的調整讓他們沒有必要每天都頂著嚴寒去上學,但壞訊息是夏天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變少了。
不過整體來說,學生們……還是相對滿意的。
不滿意沒辦法,如果連c+都達不到,他們是沒辦法進避難所生活的。
買不起私人避難所,又進不去官方避難所,這和自殺有什麼區別?
整個聯邦學校學習的氛圍一下子就變好了不少,當然這裡是指公立學校。
對於私立學校中的學生們來說,他們早就具備了進入避難所的基礎條件,讓他們苦惱的是不知道選擇去私人避難所,還是去官方避難所好。
或者……讓父母建一個私人避難所?
林奇上午有一場會議,明日之光的會議,財團現在的情況運轉得很順利,在他控制方向的情況下,財團的轉型非常的迅速。
以“自然科技”為主的一些新興科技公司開始快速的出現,主打一些“近未來小家電”,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很概念化的東西。
但偏偏它很吸引人,就因為它們的“概念”。
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焦慮甚至是一點點嚮往,讓他們正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況中。
這就像第一次的男人和女人,在脫掉衣服之前他們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
洗澡,刮毛,噴香水,準備好看的衣服,還要嚼著健口膠。
然後才會去面對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安,好奇,憧憬,又有點恐懼的第一次。
末日也是一樣,大家都是第一次,所以準備得越充分,大家的情緒也就越穩定。
準備的充分不充分並不是他們自己能決定的,而是由情緒決定的。
當情緒愈發不安的時候,他們的準備慾望就越強烈,這種慾望最終就轉變成為對這些小家電的購買慾望。
這就是為什麼製氧箱這些東西能很暢銷的原因,儘管它實際上也“預示”了避難所中必然會遭遇的一些問題——缺氧。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熒光燈”之類的小產品,透過光照吸收儲存光資源,然後在黑暗的時候釋放出來,如果不出意外能用一輩子!
廣告是這麼說的,至於是不是真的是另外一回事,這些東西的製作成本並不高,但是售價卻不便宜,利潤空間很大。
這就帶給了財團大量的回報,在一部分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快速的“死去”。
這也是今天會議的核心。
“目前大約有三十九家企業無法在短時間裡拿出相應的產品,現有產品的銷量也越來越低,經過董事會討論,我們決定砍掉這一部分企業……”
集團的總裁正在向董事會成員們和一些公司代表,宣佈董事會的決定。
資本從來都是冰冷的,沒有溫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