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府,西夏王城,後周時為靈州所屬的懷遠縣,大宋初年廢縣為鎮。公元1020年,西夏皇帝李德明派遣大臣賀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黃河建城,營造城闕宮殿及宗社籍田,定都於此,名為興州。
李德明子李元昊繼位後,廣建宮城,營造殿宇,升興州為興慶府。並於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統治機構。築臺城南,於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冊,即皇帝位。西夏後來歷代皇帝皆以此為都城。
興慶府“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水草豐美,地饒五穀,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水利通便,更是西夏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之一。
一場秋雨一場寒。昔日酷暑褪去,秋日涼意漸漸襲來,興慶府也處於一片秋日的涼爽之中。
對於崇尚漢學,“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於儒學”的西夏王李乾順來說,今年的這個秋日,尤其悄愴幽邃,秋意瘮人,讓他有些骨子裡發冷。
自靖康元年金人南下侵宋以來,西夏皇帝李乾順乘機派兵將原來宋朝在夏邊境修築的城堡陸續攻佔。隨後又攻佔了宋朝的西安州、懷德軍、天都寨等地。夏軍曾經圍攻蘭州,大肆擄掠後撤軍而還,沿途一片廢墟。
這幾年,夏軍在宋夏邊境大肆攻城略地,忙得不亦樂乎,搶佔了大量的軍事要塞,疆土面積得到極大的擴充套件。
就在夏軍步步餐食,李乾順試圖恢復曾祖李元昊統治時的舊日雄圖之時,夏軍前進的步伐不得不停了下來。
大夏國內,如今流行著一種叫做報紙的東西,這是商販們從宋境的搉場帶回來的,很快就在西夏國內流傳開來。
凡是涉及到的軍國大事,民生貿易等等,這種報紙上都會登載。也因為如此,這華夏日報很快的成為了西夏這些上層貴族和文武官員的青睞。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在西夏國內,不僅是廟堂之上,即便是街頭巷尾,窮鄉僻壤,幾乎所有的官員和百姓都知道,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就要來臨了。
這幾年,西夏國人從報紙上了解到了忠義軍這支宋軍隊伍,金人和忠義軍之間的爭鬥,以及大大小小的戰事,許多西夏人都是耳熟能詳。
鐵騎縱橫,滿萬不可敵的女真大軍處處受挫。幾年前的府州之戰,女真最精銳的婁室軍死傷慘重,元氣大傷;大名府之戰,女真皇室完顏闍母、完顏宗輔大軍慘敗,二人還被割了頭顱;還是前年的陝西一戰,女真十萬大軍幾乎喪失殆盡,號稱戰神的完顏婁室,也是一命嗚呼。
而這一切,都跟宋人一支叫忠義軍的隊伍有關。
而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控制了大宋兩河、陝西、河南、淮北,以及山東的大塊地方,地大物博,兵強馬壯。
而最可怕的是,這支大軍要來西夏了。
“西夏國,只不過宋時一郡縣也……如党項、蕃族,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中華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華之人撫養無異。”
緊盯著眼前的報紙,李乾順臉色發青,嘴唇發白,握著報紙的手青筋畢露,不由得發起抖來。
“願為臣民者……”
他猛然把報紙用力扔了出去,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大聲怒道:“王松小兒,難道你真的要本王束手就擒,做歸命侯矣!”
李乾順的聲音在大殿裡迴響,下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低下頭來,誰也不敢多說一個字。
自永安三年,朝廷“蕃學”,“國學”共存,皆由官府供給廩食,設定教授,進行培養,如今已經過去了30年,夏人也如大宋朝廷一般,重文輕武,只隆文治,不修武備。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快取看書,離線朗讀!
如今朝中大殿之上,煌煌士大夫佔據朝堂,而驍勇善戰的武將們,似乎已經被拔去了牙齒,抽去了脊樑,變得沒有風骨。
滿堂朱紫,皆是讀書人,朝中的名將,除了大夏宗室、李乾順的弟弟嵬名察哥,以及李乾順的兩個堂兄弟,濮王仁忠和舒王仁禮還有些本事,其他的諸將基本上都是不值一提。
這個時候,李乾順的心裡反而暗暗的生出一絲後悔來。若是早點能偃文修武,也不至於國家到了危亡時刻,找不出一兩個戰將來。
可是……
即便有幾個戰將,又能如何?金人鐵騎縱橫天下,當者輒破,所向披靡,還不是在忠義軍面前吃了癟。
“陛下,我左廂神勇軍司被宋軍擊潰,我軍死傷慘重,宋軍佔據長城要塞……”
宦官的聲音顫抖,高座上的李乾順心臟顫抖。
“金人方面,可曾有訊息傳來?”
党項皇室大臣嵬名安惠上前奏道:“陛下,金人完顏希尹帶兵五萬,囤積豐州,一直催促我軍出兵,一起攻擊河外三州。金人西路軍主帥完顏宗瀚統兵十萬,已經抵達了沂州,剋日南下;東路軍完顏宗弼也是帶領十萬之眾,已經到了拒馬河,與宋人隔岸對峙。”
“如此多的兵馬,這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啊!”
李乾順深吸了一口涼氣,朝上的文武百官也是個個搖頭,議論紛紛。金人這一次看來是發了狠,傾國而來。這一場大戰,恐怕是要改變幾國的國勢了。
“正獻王,那宋人的忠義軍有多少人馬?”
李乾順收回震撼之情,壓止了朝堂上群臣的嘈雜之聲,急切地問道。
“聽完顏希尹的意思,王松在河北集結了十幾萬之眾,河北七萬之眾,河外三州三萬之數,葫蘆河谷五萬、蘭州兩萬、河東五萬大軍,用以對抗我大夏和女真人。”
嵬名安惠繼續奏道:“河東路,宋軍有石嶺關、天門關、赤塘關天險可守,河北平原之地,無險可守。王松如此用兵,自然是因地制宜。”
“這麼說來,宋夏邊境上,王松已經布有十萬之眾,王松野心勃勃,滅我大夏之心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