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老闆留給我的那艘麵館船雖然非常破舊,但噸位其實不小,比汪守的鬼船還要大上一圈。因此,說是修船,其工程量完全不亞於重造一艘新船,需要的木料也是非常之多。
這其中,有一半的木料來自普通常見的樹木,只需要在前往吃鬼林路上的那一片密林裡就能砍伐到。這種相對比較簡單的任務,汪守和譏諷鬼帶著幾十名村民很快就搞定了。而另一半所需的是特殊棲魂木,還必須得深入吃鬼林去砍伐,然後再用人力、畜力馱運出來。
由於漁村裡的村民,包括村長汪守在內都是鬼修,不便進入吃鬼林,就只能由我親自出馬,先是去河口鎮上招聘來十幾名臨時的伐木工人,然後和柳寒一起帶隊進入吃鬼林裡伐木。歷時兩個月後,才終於勉強湊齊了足夠多的棲魂木。
既然是要改裝成貨船,此前面館船上的一應設施基本上都要徹底改變。甲板上的艙室、廚房、桌椅全部要拆除,只保留舵盤、桅杆、絞盤、索具這些必備的部件,連船長室也搬到了甲板下面的第一層船艙內。
第二層船艙也撤掉了原先十分管用的水密隔倉,船底板完全使用棲魂木來替換。這樣一來,我的船也變成了半艘“鬼船”,上半部分基本還保持傳統的貨船結構和用料,下半部分則是用了汪守自創的鬼船結構。
這樣將上下兩部分分開建造的好處就在於,上面可以多裝貨,下面可以防止水賊鑿船,還能從水下發動攻擊。
汪守在我的船底前後左右分別裝上了四個瞭望鏡和八個魚槍發射器,鬼水手附身進去之後就能直接控制。而且這種魚槍不同於鬼船的魚叉,沒有倒刺和繩子,更細更鋒利。一旦在水下發現水賊潛水靠近,船底的這些魚槍就會直接招呼過去,堪稱水下一大殺器!
此外,甲板上也加裝了幾把巨弩,增強水面上的作戰能力。由於在陰間地底無法使用**,沒有槍炮之類的武器,這些巨弩就成了水戰中的常規重型武器。或許對上那些大陰城的鐵殼戰船佔不到什麼便宜,但對付水賊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歷經半年的徹底翻修,我的麵館船終於煥然一新,被成功地改造成了一艘武裝貨船,既能運貨,必要時也能與水賊戰鬥。這也讓我籌備已久的商業計劃得以著手實施。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我決定給我的新船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勝利號”!
我本名叫翟自勝,為了避免地府追緝,在逃亡途中我一直化名“馮勝”。雖然現在不好高調地把名字改回去,但以自己名字中的“勝”字來命名一艘船總不會有什麼問題吧?“勝利號”也蠻符合這艘武裝貨船的氣質,嗯,就這麼叫了!
不過,船雖然修好了,可接下來我又不得不面臨著另外一個難題:缺乏足夠的水手來操作這艘新船。按照汪守的設計,船上滿編時底下至少需要十二名鬼水手,而甲板上至少需要十八名,一共就是三十名,太少了就無法發揮這艘船的全部威力。如果加上輪換的水手,最高可容納五十名。
但是我目前手下只有擀麵鬼、譏諷鬼、剪刀鬼和書蟲鬼這四名助手,加上柳寒和我自己,六名船員只能勉強把船開動起來,就別提什麼搬貨、運貨和作戰了。
“沒其他更好的辦法,還是得先跑一趟巨瀑城。”譏諷鬼無奈地建議道,“那裡才有足夠的閒散水手可供僱傭,而且跑船經驗也更豐富。”
我也點頭同意,“嗯,反正以後進了貨估計也少不了要跑巨瀑城去出貨,順道先去探探市場行情也好!”
計議已定,新勝利號隨即開啟了它的首航,先是前往河口鎮,再離開冥海進入河道前往巨瀑城。
在距離河口鎮百里範圍之內,能透過水道連線的只有三座較大的陰城,巨瀑城就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商業最發達的一座。當初我們從十八洞逃亡出來,第一目的地就是巨瀑城,不想卻鬼使神差地繞道去了吃鬼林邊上的小漁村,一待就是一年多,此時才終於有機會前去一睹巨瀑城的繁華。
勝利號的航速比原來的麵館船快多了,從漁村前往巨瀑城只需要二十天即可。這還是在缺少人手的情況下,如果滿編,估計速度還能再提升不少。
巨瀑城建在一條地下河的上游,附近有一處非常出名的景觀,就是一處巨型瀑布。這條瀑布不但落差大,寬度更是誇張,超過了一公里,巨瀑城也因此而得名。
瀑布下面因為水量巨大,遂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地下湖泊,巨瀑城就坐落了湖泊的岸邊。這個深水湖泊也就成為了一處良港,可以停靠許多大船,使得巨瀑城的航運業和商業都十分發達。
巨瀑城的城門是一道水門,就建在港口區的狹窄水道入口。勝利號一停靠,就有幾名守衛和官吏上船來檢查。
我這次入城用的是河口鎮開具的路引文書。原來十八洞的早不能用了,因為路引文書上除了寫著出發地、目的地,出行事由外,還登記了隨行的人數和鬼數。由於在這附近一帶的陰城大都臨水,有船的還需要在文書上寫明船的樣式、特徵和用途。
勝利號已經徹底翻新過了,和原來的麵館船相差太大,與文書上的記載相去甚遠。於是,我只好重新找河口鎮上的官吏開了一張新的文書。好在那邊查的也不甚嚴,給錢就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