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章岑猛奉獻機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尋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蕭小墨冷冷道:“你乃將死之人,又何必浪費我的解藥?”

岑猛磕頭如搗蒜,大呼饒命,也顧不上他土司長的臉面,在清晨路人詫異的眼神裡放下一切尊嚴的乞命。

蕭小墨冷冷道:“你身為一州之主,不思為民申冤,反而見錢眼開、協同田吝財謀害良善,險些害了毛姑清白,何況恐怕你早已經為田吝財害了不少人性命。因此,我此刻就當做田州民眾的面賜你一死以平民憤。”

說罷左掌揚起緩緩落向岑猛頭頂。

毛姑天性善良,面露不忍之色,剛待代為求情,卻見蕭小墨衝她搖頭,便不再勸阻。

岑猛忙道:“回稟王爺,下官有機密情報獻上,以乞性命。”

意外收穫,哈哈!壞人的好處就是知道的機密勾當太多,可以讓善良的人防患於未然!

於是問道:“是什麼機密?你且說來聽聽?”

岑猛道:“先皇遺臣劉大夏因有事觸怒張永而被涉邊肅州,他的仇家購買殺手,準備待劉大夏到了肅州後將其暗殺!”

蕭小墨回憶明朝歷史,想起“下劉大夏獄”一事:

正德四年,劉瑾逮前兵部尚書劉大夏下獄。

大夏於孝宗時改廣西土司田州(今廣西田陽、思恩(今廣西桂平西為流官。因二土司岑猛、岑濬相仇殺,誅濬而徙猛福建。及是,猛賄瑾求復故地,瑾許之。欲坐大夏激變論死。

閣臣王鏊曰:“岑氏未叛,何雲激變?”都御史屠滽亦言劉尚書無死法,乃戍之極邊。初擬廣西,焦芳謂近大夏家(湖北華容,是送之歸,乃改肅州(今甘肅酒泉,大夏年已七十三,徒步荷戈,至大明門下叩首而去。

觀者嘆息泣下。大夏至戍所,劉瑾猶尋事罰米輸塞下者再,後遇赦歸。及瑾誅,復原官致仕。

蕭小墨暗道:“史上下獄迫害劉大夏的人是劉瑾,劉瑾被我趕跑,操刀者卻換成了張永。既然是奸佞打壓的對像,說明劉大夏應該是一個好官,我遇見了自當解救,何不讓暫留華山派的向問天等人以日月神教的名義拯救劉大夏?”

念罷,蕭小墨召來信鴿,傳書於向問天。

岑猛喜問:“下官援救劉大人有功,求王爺饒下官一命吧?”

蕭小墨暗道:“他說的是饒他一命,而不是請求加官進爵,按照貪婪本性,不該如此說罷,說不定這傢伙還有所隱藏!”

於是冷冷道:“劉大夏已經不在職上,百娃一個,如今救他,只是你的仁德,於國無益,因此不能將功補過!”

岑猛咬咬牙,才道:“下官還有一大機密上表王爺,只乞王爺莫要因此入罪於下官,從今以後,下官願意追隨王爺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說罷,岑猛請求施拉姑等五女將所有路人阻攔在三丈之外,他才自衣襟取出一封信跪呈給蕭小墨。

蕭小墨折信一看,險些跳了起來,原來這是一封密謀造反的書信。

原來是姚源洞農民王浩八聯合岑猛響應起事的書信。

姚源洞地屬江西,恰與兩廣相鄰。

蕭小墨僅給岑猛一粒止痛藥,令其安分守己,來日再給其解藥,後者唯唯諾諾。

蕭小墨將毛姑送返其家,略為道出前事,而後帶領施拉姑等五女趕往江西,務必阻止王浩八等暴動。

毛老丈一家四口在悲傷之餘,為了感激蕭小墨的援救大恩,請巧匠照著蕭小墨的樣子雕了一座木象,早晚虔誠叩拜,讓蕭小墨每日獲得不少俠道功德。

這夜蕭小墨等人到了姚源洞所在桃源山山腳下,他立即駐馬啟動俠道修聖系統的全程監控,一看之下,讓他目欲噴火,原來黑心空又出現在姚源洞。

只見此刻的黑心空正在桃源洞外對數萬頭戴桃紅巾的義軍慷慨陳詞:“自從皇上頒佈以響換官的詔書後,舉國震動,不少不學無術之輩粉墨登場,操縱國之大權…今桃源縣令馬山炮亦是一個喪德敗行的貪官,其剛上任兩月,桃源縣下一百零鎮便有上萬戶貧民食不果腹、許多人甚至已經活活被餓死…為此我才為民請命,倡導大家起義,合眾人之力,將馬山炮這個狗官趕下臺來。所謂的反貪官不反朝廷,這個原則大家務必遵守,否則,江西各縣皆乃寧王爺轄區,他老人家是不允許治下子民不忠於朝廷的。另外東鄉軍、華林軍、靖安軍及大帽山軍均已經紛紛起義,打的旗號是反貪官不反朝廷,寧王爺已經著人前往各處調亭,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你們姚源軍儘管按原計劃行事。。”

姚源軍的首領王浩八是個高大黑瘦的青年,他此刻說道:“請黑爺轉告王爺,只要王爺能夠讓我等安居樂業,從此不再受苛捐雜稅的迫害,我們姚源軍一定會做安安份份的子民,不再與官府作對!”

黑心空笑道:“黑某一定將王頭領的話帶給王爺,好了,黑某也該回府向王爺報告。”

話落,啾的一聲,他的人已經消失於系統螢幕,蕭小墨急以系統追索鎖定黑心空,見螢幕上的黑心空正往山下自己等人所在處趕來。

蕭小墨暗道:“原來這黑心空果然與寧王有所勾結,他多半也是寧王的人吧?聽黑心空的說辭,江西境內民變一事,寧王事先是知道的,那寧王作為朱氏皇族,悍疆有責,他為何不早早調遣軍隊加以制止?而且似乎還樂見其成,寧王的目的又何在?看來我必須儘快見上寧王一面。”

注:歷史記載,王浩八等以姚源洞(一作桃源洞,在江西萬年為中心起義,有眾數萬。俘知縣汪和,屢敗官軍。與東鄉(今江西東鄉之東鄉軍,贛西北之華林軍(以江西華林山為中心,位於今江西奉新、高安間、靖安軍(今江西靖安,贛南之大帽山軍(今江西尋烏之南,地當江西、廣東、福建交界處相呼應。正德七年(1512年,被左都御史陳金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