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夜幕上一輪皎月東昇,大興宮的七十多座宮殿、九百多間房屋都溶浸在這如水的月光中。
觀文殿裡最後幾個奏事的臣子退去,鳳辰也躬身告退。
“你別走!”
殿上那個赭黃的身影頓時卸了前一刻的威嚴,惶惶伸出的手臂、緊繃的面容,無不透露著這個新君的彷惶憂懼。
聲音落下,鳳華沉默,這間御書房突然變得靜悄悄的,就像沒有人一樣。
這一個月以來,皇帝勵精圖治,常朝、日朝、廷議早晚不輟,文臣武將的奏摺一一當面批閱,全部妥善處理。大徵朝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像他這樣努力於民生社稷。
鳳辰知道,鳳華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證明他這個曾被廢黜的太子確實是可以堪當重任的明君,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討好朝中眾臣。
大徵朝一百多年走到如今,總體而言是個清明的世界,朝中有權臣但沒有奸臣,勤勤懇懇的皇帝容易受到眾臣的認同。
鳳華為何要證明能力,又為何要討好眾臣?
皆因馮太后那邊一個月前就透露了風聲,有意要召執守邊關的鄭王回京。美其名曰回京述職,隨便參加鳳辰的大婚典禮。其實太后的用意已昭然若揭,就是要連同外戚勢力扶持鄭王取代鳳華!
鄭王鳳礪,先帝貴妃所出,身份僅次於嫡出的鳳華和鳳辰。
他十三歲由先帝親手送入軍中,十多年來一直坐鎮邊關,雙手不知砍下過多少強悍敵人的頭顱,不知沾過多少滾燙濃稠的鮮血,戰功赫赫,雖然不常在京師,但是在朝中威名一直穩如泰山。
雖然鳳礪在朝中沒有根植黨羽,但是憑著自身的口碑,加上太后及其外戚的支援,只要他還朝,不愁不能瞬時築起與鳳華一較高下的勢力。
觀文殿裡外都靜謐在美好的夜色中,似乎不曾經歷過人世變幻,未來也不會發生任何動盪。
“臣弟在。”鳳辰聲音清潤,平靜而鎮定,給人以堅定的力量。
鳳華平息了胸口的起伏,落回御座,呼吸凌亂道:“你不能走,你留在宮中!你要一直在朕的身邊……”
鳳辰從手中所執的玉笏中抬眸,沉靜地看著鳳華,道:“臣弟留宿宮中於禮不合。”
鳳華道:“這時候還講什麼禮?!那女人心太狠了,這半個月她長秋宮中暴死了四人,她已經栽贓嫁禍於朕。朕不知道,下一步她會做什麼?你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宮中,朕怕出了事……你進不來!”
鳳辰聽此,沉默地垂下了眼簾。
鳳華從御座上起身,走到鳳辰的面前,與他靠得極近極近。
“太后和馮鞏今天一個在朝下,一個在朝上都在催促朕發諭旨叫鄭王回京,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鳳華的聲音極低,低到只有鳳辰能聽見。
鳳辰眼梢的餘光瞥了瞥這空曠的殿室,深知不知哪個角落正有一雙耳朵在聽著他們的言談。
鳳辰與鳳華對視,墨染一般的眼眸平靜地看著他,定聲道:“同意她。”
鳳華眼眶一裂,向後退了半步,震悚地看著鳳辰道:“你說什麼?同意她……同意宣旨召鄭王入京?召他來顛覆朕嗎?”
鳳華真的要瘋了,難道連自己的胞弟都不幫他!
鳳辰沉穩地立著,等鳳華氣定,才接著道:“臣弟還有下半句。”
差點氣壞的鳳華頓時停住,神色嚴肅地看著鳳辰,他深知鳳辰這後面要說的話才是真正的關鍵。
鳳辰並不賣官子,眼色沉沉地直言道:“陛下不僅要召鄭王回京,還要召寧王、淮王、楚王、代王、秦王……既然召了,就一起召吧,陛下不要厚此薄彼。”
鳳華驚呆了,怔怔地看著鳳辰!他眼瞳漸漸皺縮,隨後嘴角不經意地微微上揚。
是夜,更深露重。
一道黑色的身影在大興宮的瓊樓玉宇、桂殿蘭宮中靈利地躥躍飛掠。
“快,人往連理宮去了!”
“速速加派人手,封鎖宮門,務必抓住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