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麟早已站立著等候,王公公上前為二人斟滿酒水。第一杯,鳳華肯定了鳳麟平亂有功,宣佈為他加俸一千兩百石、賞僕役兩百四十人。鳳麟口呼萬歲,躬身拜謝。二人對飲過一杯,鳳華重又斟了一杯酒。
這一次,鳳華道:“寧王啊,朕還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說出來你是否願意?”
怔忡的神色在鳳麟斯文賢淑的臉上一晃而過,他不置可否,顯得洗耳恭聽道:“臣弟惶恐,不知陛下所指何事?若力所能及,必不負陛下囑託。”
白錦玉早知這個鳳麟是隻老狐狸,他這個回答冠冕堂皇,聽起很乖順,實則潛臺詞是說:我先看看什麼事情,掂量掂量,合算就做,不合算免談。
“寧王謙虛了,此事必定為你力所能及。”鳳華口氣誠懇道:“今次亂役,京師禁衛損失慘重,如今大勢剛定,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寧王啊,不如你麾下趕來的那些府兵就不要回去了,讓他們留在長安補充京師的防衛吧,朕給他們七品以上的將士每人擢升一級!”
大殿中似乎更靜了,一排的親王都聽得腦門冒汗。
鳳華這話說的不應該叫誠懇,而應該叫厚臉黑心。
鳳華叫寧王的兵力留在長安充實禁衛,這只是字面的意思,這面子底下實際的企圖是要削了寧王的兵權!
寧王始料不及地愣住。
鳳華笑得和藹,意有所指道:“寧王府上應該用不著那麼多的馬匹和士兵吧?”
寧王聽言當即意會,立刻就放下杯盞,繞出案桌,鄭重在鳳華面前跪了下去,拱手過額道:“陛下,臣弟有失,但臣弟屯養這許多的兵士是有原因的。只因淮河年年水患,洪峰來時大水激流而下,勢不可擋,無論搶險救援還是災後重建皆需要大量人力。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臣弟若是在等水難來臨後再去抓壯丁,恐誤了救援時間,故而平素才多養了一些人手。”
“呵,一些?”離鳳麟不遠處一人嗤笑了一聲。
白錦玉扭頭去看,只見說話的人她有點兒印象,正是那日將鳳礪送到砧板上去的中書舍人,秦堅。
對上次秦堅的手筆還記憶尤新,所以白錦玉現在聽到他這一聲嗤笑,頓時眉頭一挑,知道他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聲。
也正如白錦玉所料,鳳華沒有阻攔一個如此桀驁嘲諷親王的下官,反而立著,要等著他把話繼續說下去。
果然,秦堅道:“大徵開國前,中土大地分裂了一百五十餘年,曾有數十個國家比肩而存,是鳳室高祖勵精圖治、開疆拓土,完成了彪炳史冊的統一大業。開國初期為了穩住人心有異的局面,高祖將自己的十七個皇子分封天下各地,給予他們屯兵的權力,為的是讓他們在各地鞏固王權以此拱衛鳳室,。”
“但是,”秦堅道:“斗轉星移,一百多年之後,各州府的民心早已臣服大徵,故而在明宗朝皇帝就曾頒佈御旨,各地的兵防漸由各地府衙的長官統轄,親王的府兵從此以後不得超過兩千人,違者以謀亂之罪論處。”
他這句話說完,英華殿裡空氣一冰,從四面八方竄出一股殺氣,在這特別的安靜裡,白錦玉聽見有好幾副筷子掉在了地上,“哐啷”的聲音每一下都很有內涵。
稍微停頓後,秦堅道:“微臣斗膽直言,此番寧王府前來的五萬鐵騎應當還不是全部吧?如此算來,寧王殿下的府兵恐已超過兩千無數了……”
寧王匍匐在鳳華的腳下,以頭點地,沒有人知道他現在是什麼表情。
鳳華彎身,正欲將他扶起,一個冷冽的聲音幽幽地響起:“五萬?哪裡有這麼多,寧王的府兵千里送死,現在還剩三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