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磕磕絆絆的作出答覆。
採集者們根據已有的資訊思考起來——要製造黑洞是需要極高的能量,無論是利用粒子加速器,還是利用反物質,都是如此,畢竟也不是什麼微型黑洞都有能力毀滅恆星,是那些可以在自我蒸發前來得及吞噬恆星物質的微型黑洞才具備這種能力。
這就意味著,初代的奧德加文明還是具備相當高的技術,甚至可能已經有反物質,只是還沒泛用化。
這樣的一個文明,被未知的強敵逼得不得不自爆自己的母恆星……這非常值得采集者們深思。
機械人繼續講解著奧德加文明的往事。
引爆了母恆星之後,整個奧德加文明只有一艘宇宙方舟,搭載著數量為一億的人口在宇宙中流浪。
這就是機械人講述中的‘初代’。
宇宙方舟以光速的百分之十二行進,耗時大約600年,承載著剩餘下來的奧德加人,去往遙遠的目標恆星。
“去往目標恆星做什麼?繼續炸恆星?”
“尋找…新家園。”
機械人向採集者簡單解釋了一下,繼續講述。
在宇宙中航行的時候,奧德加文明的技術是沒辦法進步的,因為深空遠航是要精打細算每一克的質量,每一點質量都意味著一點被消耗掉的燃料,因此奧德加文明並沒有那樣的物質資源進行基礎物理的科研,基礎科技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而理論知識,如果沒有物理實驗做應驗,理論就只能停留在理論,這還只是好聽點的說法,難聽點就是假設,可以隨時被推翻的那種。
工業萎縮得很嚴重,因為飛船上沒有需要用到工業的地方,工業領域的奧德加人成了無所事事的遊民。
比較遺憾,奧德加文明並沒有開發出冬眠技術,他們需要醒著渡過六百年的光陰,以十幾代人更迭的方式完成跨恆星遠航。
不過這一切倒還算好,因為事先都有預料到,宇宙方舟的船長將這些無所事事的人引流到第三產業,也就是娛樂業,算是保證了方舟內部秩序的正常運轉。
空洞的宇宙遠航,娛樂是個非常重要的消遣手段,經濟開始圍繞著娛樂業發展壯大,一切似乎都安逸了下來,人們歌舞昇平。
可這也是走向末路的開端,人是逐利的,看到其他人有錢,自己也想變得有錢,而隨著幾代人的更迭,奧德加人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逐漸淡薄起來,比如維護工人,他們開始被排擠,因為維護工人不勞作,是宇宙方舟內的‘特權’階級。
這些維護工人是為了保證宇宙方舟能夠正常運轉的保險,可是幾代人下來,宇宙方舟一點問題都沒有,也就導致了宇宙方舟中的一些人認為,這些維護工人是吃白飯的,平白被他們供養,應該加入到娛樂業中,給集體制造價值。
更主要的原因還有維護機器人的生產,使得這些維護工人失去了價值,畢竟機器人不需要吃飯,可人需要。
在多番操作後,宇宙方舟上最後一名維護工人投身於娛樂業,工人這一職位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大概過去了差不多三百年左右的時間,沒有奧德加人再記得工業的重要性,紙質的知識全部轉錄進資料盤內,因為這樣更能節省空間,人們開始崇尚著娛樂至上,舒適的宇宙方舟成了搖籃。
此後,他們又設計出了一種可以自我設計的智慧程式,根據要求,程式會直接給出他們想要的機械設計,完全傻瓜式操作,一鍵生成。
這樣一來,這些奧德加人連腦子都解放了,純粹為了娛樂而娛樂。
在抵達目的地恆星時,奧德加人遭遇了噩夢,目的地恆星系統是一個雙星系統,大質量恆星因為與紅矮星伴星距離過近,會週期性的釋放出超強力的電磁脈衝,而初代的奧德加文明很不幸的遇到了,一股恆星級的電磁脈衝過後,直接導致整艘宇宙方舟直接癱瘓,電子裝置被燒燬,機器人集體趴窩。
這時候就需要手動修復這些機器,可問題是,奧德加人已經沒有人會修復這些幾百年前的老古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