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書房出來個二十五六歲的清秀道士,見了嶽不群,忙作揖禮道:“道祖慈悲,易陽子見過掌門。”
嶽不群拱手回禮,小笑道:“易陽道長不必多禮,今日卻是有事煩勞道長了。”
易陽子道:“掌門不必客氣,請進來說話。”
又對玄清子道:“師傅,還曬太陽麼?要不要進來了。”
玄清子擺手道:“我在這挺好,不用管我,你去幫掌門辦事。”
嶽不群和易陽子進了中堂,拜了三清道祖,上了三柱香,一起到了書房坐好說話。
嶽不群道:“我觀各派道法真經,闡述大道,教人修身養性,但均言語精深,玄之又玄,需得師傅講解,方得道經真意。”
易陽子道:“確是如此,故需修道之人勤修好學,堅持不懈,方可得大道。”
嶽不群道:“道法高深,需有一定基礎,通曉文字,方可學習,可普通人等,大多胸無點墨,或粗通文字,如何能學得道法?”
易陽子皺皺眉道:“如此,只有加強學習一途,別無他法。”
嶽不群道:“加強學習是一道,但一般人家,如有餘財,首選應是讀書考科舉,對於學道,恐人數稀少。我有一法,可導人向道,只是需要煩勞道長。”
易陽子一聽,忙道:“掌門有何高明之法,儘管道來,只要易陽能力範圍,不敢推辭。”
嶽不群道:“此事說易,也容易,說難,卻真是難。我想,既然道經精深奧妙,常人難懂,能否編撰一些簡易道經,以供普通人誦讀呢?”
易陽為難道:“撰寫道經,非得道法通玄的高人,才能落筆成文,否則胡編亂造,被人看了,不過貽笑大方,棄之如履,如何能隨便編撰?”
嶽不群道:“我所言之事,不需要編撰高深道法,只要言語直白,朗朗上口,直指大道即可。”
“你看,我們每天用餐前,如能口誦數十字道經,感念大道無私,造化萬物,恩養眾生,教人珍惜食物,頌美大道。如此經文,是否難以編撰?”
易陽子笑道:“如只是讚頌大道,教人為善,編撰數十言誦文,不是難事。”
嶽不群又道:“如婦人生子,頌讀數十言道經,感恩大道之玄妙,化精為人,延續血脈,此等經文,難是不難?”
易陽子神情慢慢變得肅然,道:“不難!”
嶽不群繼續道:“送別,接風,身亡,祈福,悔過,結婚,升學,開業,奠基,入夥等等,這些生活中常遇到的較大事情,都對應編撰一段道經,或作祝福,或以感恩,或使寬心,或懷敬畏。”
“傳道從小孩開始,讓人從小誦讀,長此以往,及至年長,是否會更具道心,皈依道門的機會會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