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華道:“如升帆,要知道船隻的方位,處於什麼風向,你要往那邊走,是側行還是正行,水上的洋流走那邊,風力多大,船帆是否能夠受得住,怎麼下錨收錨,怎麼升帆等等。”
“茫茫大海中,除了水就是天,你們還要學會如何確定方向,要知道海水的顏色變化的原因,天氣變化的徵兆,空氣中的味道代表的是什麼。”
“有的是東西學,現在藏經院已經收錄了不少相關的記載,你們背書的日子又要開始了。”
眾人一陣哀嘆,都道剛離虎口,現在又要進狼窩了。
大家說說笑笑,邊吃邊談,林耀華把自己瞭解的東西一一道給大家聽,眾人也知這些知識寶貴,都認真記在心裡。
回頭都各自寫了下來,再有不清楚的,就去藏經院借閱相關的書籍筆錄閱讀,幸虧華山早有規定,出門在外的弟子,需得在藏經院留下閱歷記錄,此類的書籍到是不少,足夠大家借閱。
八月初一,回家探親的弟子都已經回山,華山上下已準備妥當,當晚,外派入駐舟山的華山弟子,分成三隊,依次從後山行出。
林耀華、齊保柱、劉長青幸運的分到了同一隊,第二批出發。
隊中除十個外門小弟子,還有四個老師兄和趙易水師兄,新任劍氣沖霄堂副部長、怒蛟幫副幫主成不憂也在這隊,帶著大家趁夜而行。
因現在魔教和嵩山派在南直隸正鬥得厲害,未免出現意外,這次行程將從南陽南下,至襄陽,坐船順漢水、長江而下,直達松江府,然後再換船出海。
林耀華已經第三次去舟山,經驗豐富,輕鬆自如向前走著,聽到旁邊劉長青呼吸長短不一,轉頭看去,見劉長青神情有點緊張,雙眼直直瞪著前方路面。
輕聲道:“長青,放鬆點,慢慢執行心法,耳中聽著四周的聲響,眼睛看著前面人的身上就行,不必太過留意腳下,這一段路還是很平坦的。”
劉長青聽了,向林耀華感激笑笑,慢慢放鬆了下來,一會兒,就和大家一個頻率運動,呼吸平穩悠長。
林耀華暗暗點頭,劉長青的內功進度不慢,超過了大部分師兄弟,在外門新弟子中,最少能排到前六七位,幾可與自己去年平齊,看來趙師叔沒少給他開小灶。
成不憂走在這支隊伍的最前面,一樣身背三尺高的旅袋,耳中聽到後面弟子的細語,還有悠長的呼吸,也暗暗點頭。
這些弟子的資質,比他們幾個收的五個弟子,明顯高出一籌,意志堅定,用功之刻苦,更是不能相比。
難怪封師兄不讓幾個弟子晉升外門,而是要求他們在致知班,把童生班全部課程全部完成,才允許結業,幾個人可能會成為致知班年紀最大,留讀時間最長的學員了。
不過現在他們三人,按照華山現行的規矩,與五人解除了師徒關係。
雖情分還在,私下的指點當然不少,但以後在華山的發展如何,就只能靠他們自己努力去拼搏。
成不憂第一次見這種傳承方式,不知道它能否避免華山派內部出現分裂現象。
但暫時看來,大家學一樣的東西,說一樣的話,都聽太華堂掌門嶽師兄的命令,華山上下沒有其他雜音,整個華山擰成一股繩,力氣往一個方向使,轟轟烈烈卻又無聲無息地大步向前發展。
成不憂很喜歡現在華山的氛圍,願意誓死維護這樣的華山。
所以,掌門讓他去哪裡,他都沒有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