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知道小世界五行缺土、缺水、缺木、缺火,因此想著補充相應的物資進去。
天才地寶級的靈土、靈水、靈木、靈火是沒有的,但凡土、凡水、凡木、凡火大把,補充一些,總能有些好處吧!
所以,一旦領悟了開啟小世界的法門,他就跑到東海來灌水。
取出小世界,並不如其他物事那麼方便,讓他有種沉重至極的感覺,控制起來有些吃力。
小世界在嶽不群的神識中重如山嶽,但在現實中,在他的眼裡,卻有種虛幻的感覺,似乎並不存在於這個世界。
世界與世界之間,是不相容的,一旦發生交集,必定天崩地裂,相互吞噬或排斥。
只是,一來這個小世界委實太小了,遠不能與中華界相比擬,二來,組成小世界的三個基本元素,都在中華界存在了長短不一的時間,自然沾染了中華界的特性,並不為中華界所排斥。
只是,如今融合成了小世界,空間上已經有所獨立,因此在中華界的表現,就有些界於虛無和存在之間了。
嶽不群把小世界浸入大海百丈深的地方,神識一動,慢慢開啟了小世界的一道口子。
小世界的本能開始舒醒,吸收外面物質和能量以長大自己,一股吸力慢慢生成,大量的海水開始急速進入小小的珠子裡。
小世界內部,雖有三尺方圓,但在中華界卻只是一顆拇指大的珠子。
可此刻,這顆拇指大的珠子,卻發出了極其恐怖的吸力,瘋狂地吸收海水。
只片刻,海面就形成一個漩渦,四周的海水慢慢往中央湧去,速度慢慢增大。
嶽不群的神識一直關注著小世界裡面的變化,只見無數的海水一進入小世界,就被遊弋在小世界內的無窮白金之氣切割破碎,所有海水及海水裡的雜質,瞬間變成了霧狀。
這對嶽不群來說,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因為水並不是汽化成氣態的,而是切割成氣態的,所以小世界裡面的溫度沒有絲毫的變化。
無數的海水被切割吹了水汽,體積不但沒有膨脹,反倒變小,飄在小世界的上部慢慢累積,逐漸成了一朵小小的雲霧。
世界真奇妙!
在嶽不群的神識觀察中,進入小世界的海水,至少也有上萬方,但在小世界裡的雲霧,卻還不到指甲蓋大小,稀稀疏疏的霧狀,和平常所見的晨霧也沒有什麼區別。
嶽不群繼續加大神識力量的輸出,把小世界的口子又擴大了些,更大的吸力出現,海面開始搖晃,大片的海水洶湧湧來,又憑空消失。
一個巨大的漩渦慢慢向著四周蔓延。
無數的魚類、海草、漂浮物跟著海水遊蕩過來,然後被吸入小世界,再被白金之氣碾碎。
嶽不群發現,一些不屬於水的物質,沒有像水一樣變成霧飄到上方,而是變成了黑色的粉末,沉澱到了小世界的底部。
嶽不群等了一個多時辰,海面的漩渦已經遠遠蔓延數百里出去,估計有數百萬噸的海水進入了小世界,可小世界裡面的雲霧,依舊不到巴掌大小,堆積在小世界底部的黑色物質,就像桌子上的一層灰塵般。
嶽不群有些無奈,凡物相比於這些天地神物,能量上確實比較稀疏,可這表現差別也太大了。
灌了這許多的水,成果不大,影響卻已經蔓延到數百里外面去了,只得慢慢控制小世界的口子,關閉了起來。
灌水不成,那就挖坑去!
四周的海水依舊在往此處流淌,海面激盪起來,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嶽不群看海面不會形成海嘯,當下撤了隱形陣法,身形一閃,往西邊飛去。
既然要挖坑,自然找最高的地方去挖!
按照長安盟的規定,高原北部以及西域都屬於太華教的勢力範圍。
如今的西域大沙漠,已經成了一片大草原。
隨處可見的樹林,擋住了狂風,青草強悍的生存能力,鎖住了沙土,儲存著水分,慢慢改良了沙土。
嶽不群記得以前有人提議,在這世界屋脊上開個口子,讓南海的水汽進入到西域,把數千裡西域,改造成沃土。
現在,他就來嘗試一下。
在高原的西北來回轉悠了一番,嶽不群找到高原最窄的位置,但從西南部的天竺地區到西域大草原,也有千多里遠。
也幸好這裡寒冷,不太適合居住,讓嶽不群很容易就找了個沒有人煙的地方,祭出小世界,放開小世界的口子。
小世界發出強大的吸力,把方圓數十丈的物資都吸了過來,投入到珠子裡面去。
這樣的效率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