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華弟子也爭氣,把所有對太華有意見的門派都挑戰了一番,並戰而勝之。
雖顯得有些粗暴蠻橫,卻也很好地震懾了各派,展露了太華教強悍的實力。
嶽不群在中華即將陷入內戰之際,促成了長安盟的建立,把中華最強大的力量,引導向外,避免了兄弟鬩牆,中華內耗的慘劇。
主持祭天,當之無愧!
嶽不群向東南西北各施禮三次,看了眼神色各異的各教派掌教、掌門、門主。
天下大勢被嶽不群撥弄至此,即便狂妄如任我行,也不敢有所違背,只能乖乖入盟,否則就要受天下英雄共擊。
“天地大變,九州幅裂。”
“綱常淪喪,禽獸橫行,民不聊生。”
“炎漢苗裔,危在旦夕。”
嶽不群清越激揚的聲音在天地間迴響,十萬民眾神色暗淡,記起逝去親眷,個個眼有淚光,低聲凝噎。
九十九朵白蓮慢慢飛起,繞著祭壇慢慢轉動,無數的靈氣被牽引,緩緩向祭壇彙集。
“時有七大教者,曰太華。”
“曰武當,曰少林。”
“曰日月,曰崑崙。”
“曰峨眉,曰天柱。”
“攜泰山、衡山等十八大派。”
“又金刀、海龍等五十六門。”
“慷慨赴難,解民倒懸,建立秩序,重鑄華夏。”
萬餘武林人士,都挺起了胸膛,眼中露出自豪的光芒。
慷慨赴難,解民倒懸,說的就是他們,幾百個日日夜夜,在山林了斬殺猛禽,搏殺妖獸,救回一個又一個散落在各個村落的民眾。
此大善也!
此大德也!
盟約刻碑,也不忘他們,太華掌教,果然不愧為君子!
“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禮有司盟,尚書有告誓。”
“今太華以降七十二者,結盟長安。”
“信感陰陽,誠動天地。”
“又立壇殺牲,昭告神明。”
“再樹碑立書,使天下聞之。”
“嗷……”
一陣似牛似驢的吟叫聲響起。
郭易水,劉易安,薛易樂,孫易成,楊易健,孫易義六個太華弟子緩緩飛起,在他們中間,一頭十餘丈長的蛟龍拼命扭動身軀,卻掙脫不得,嘴裡發出陣陣嘶叫。
郭易水擒蛟龍頭,楊易健執蛟龍尾,劉易安,薛易樂,孫易成,孫易義四人,各抓住蛟龍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