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夢石開啟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穿越功能,沈聰明編輯、李任惠科普作家、於張喜文史作家、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紛紛開啟魔衣與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他們穿越來到了南海夢想科考艇上。
在南海夢想科考艇靠近一個島嶼後,高敏所長帶他們進入一家島上餐廳,在可以坐二十人的大餐廳裡,圓桌上擺滿了各種菜餚,有東坡肉、紅燒魚、麻婆豆腐、叫花雞、豬頭肉、西紅柿炒蛋、宮爆雞丁、臭鱖魚、黃燜圓子、魚香肉絲,還有些素菜,是唐僧等做的。大家邊吃邊聊天。談到了機器白骨精與機器紅孩兒。
小夢石對機器人驕子說:“聽說你是機器人,能夠吃飯嗎?”機器驕子說:“我們可以吃飯,可以消化,我們的肉髒模仿人類,我們畢竟是高智慧機器人。”小夢石問機器人孫悟空:“機器白骨精身上的袈裟是機器人唐僧師父的吧?”機器孫悟空說:“唐僧師父有兩件袈裟,名為宇航袈裟,那是有宇航功能,能夠防彈放火防水的袈裟。被機器白骨精附體,讓師父昏迷的時候,偷走了一件。”
張洪德教授說:“經過專家鑑定,在這些瓷器中有一部分的確為鄭和船隊年代航海遺留的文物,也就是說,中國沉船在肯亞海域的確有存在的可能!這也揭開了中國對******目的地考古的序幕。於是,中國國家文物局與肯亞國家遺產部簽署了一份水下考古協議,計劃從2006年至2009年,用三年時間,對肯亞古代沉船遺址進行確認和全面發掘。這也是中非之間首個考古合作專案。”
高敏所長說:“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決定,對拉穆島海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但並沒有發現中國瓷器或沉船。據悉,今年秋天,中國水下考古工作人員將再度赴肯。那艘可能已在印度洋中沉睡了數百年的中國商船,正等待著被人們喚醒。用中國故事為中國******寫下新的篇章。一直以來,中國古沉船都是國際打撈界的熱門話題,除了考古價值以外,還有就是它所能帶來的財富。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驅使下,國際上活躍著一大批專門對水下文物進行商業打撈的所謂‘尋寶者’,南海是他們的‘樂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裡有大量的中國古沉船。”
齊紅霞好奇地問:“打量沉船,估計有多少呀。”小夢石說:“穿越號機器人手機介紹,據統計,南海古沉船的數量應該超過二千艘。”齊紅霞說:“有這麼多麼?”高敏所長回答:“當然有這麼多,遠海最怕颱風,我們的古代木船,抵禦颱風的力量畢竟有限。”一位瑞典海洋考古專家說過:“衝著財富而來的打撈者,他們給這些古沉船本身帶來的簡直是一種災難。1999年,英國一位打撈專家在南中國海打撈清代沉船“泰興號”時,為了便於運輸和抬高價格,竟然敲碎了六十多萬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將剩下的35.6萬件運往歐洲拍賣。他們把船上能夠賣錢的寶藏都拿走了,將他們認為不重要的東西留在了船上。這種行為本身,破壞了我們獲得資訊的完整性,並且使得整個考古過程不再完整。”
沈琳特警說:“在商業打撈的瘋狂‘圍剿’下,中國水下考古產生了。這裡不得不提到哈徹,所有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都要記住的名字。1986年4月,哈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瘋狂拍賣十五萬件青花瓷器和一百二十五塊金錠,這是從中國南海沉船所獲的文物,總價值約合二千萬美元。訊息傳到國內,中國文物界都震動了。”
高敏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李春蘭蘭與販毒集團、文物盜竊集團的人一起逃入了海底世界,他們在幹什麼,他們在搜尋海底藏寶線路,他們要找出當年******沉沒的二千多艘船隻的準確位置,妄想獲得船上運送的大批寶貴的陶瓷玉器與文物。”
張洪德教授說:“那時起,中國政府開始重視水下考古工作——這是與贏利性商業打撈截然不同的非贏利性打撈。1987年3月,國家水下考古協調小組成立,同年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從此,這場圍繞中國古沉船及海撈文物的贏利性與非贏利性打撈的無形‘競爭’,不再是民間的事情。中國‘國家隊’開始為了國家利益,引領非贏利性打撈。如今,20年過去了,西沙沉船考古和‘南海一號’打撈,成為這場無形‘競爭’的延續。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一些人,甚至採取野蠻手段,用炸藥炸開沉船表面,非法打撈出大批瓷器,對沉船遺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遺憾的是,中國國家打撈隊伍,在技術上並不遜色,不過在效率上競爭不過商業打撈。”
沈琳特警對陶景山院長說:“支援李春蘭的那個領導,因為貪汙,洩露國家機密,現在已經進了監獄。李春蘭已經與文物盜竊集團的骨幹,一起潛逃了。據說,已經用潛水艇鑽到了海底。”
高敏所長說:“我們穿越到打撈古船的那個地方去。自漢代以來,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和中東地區;或向東航行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海上貿易、交通路線——‘******’。如今,沿途的古沉船和沉船上的貨物,成為重現這段歷史的最佳證據,中國海洋考古工作者正在‘沿海索驥’。”
隨著巨型沉井緩緩下潛,沉沒於廣東省陽江海域的南宋商船“南海一號”,整體打撈也拉開序幕。“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內儲存文物總數為六萬至八萬件。據打撈專案總指揮吳建成介紹,“南海一號”沉沒海底八百多年,船體已非常脆弱,經過多次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整體打撈”的方案。目前,打撈工作仍在緊張進行,整艘沉船,有望於今年7月浮出水面。
忽然,前方出現了目標,顯然是李春蘭一夥——文物盜竊集團成員乘坐的機器人鯊魚。
沈琳立即呼叫:“‘蛙王’號潛水艇,發現了敵艦的目標。”艇長海峰、政委王強回應:“明白。”領航員坐在集控臺前,開啟電源開關,霎時,平面彩色顯示器亮了。指示器、儀表全都工作起來,各項資料和海圖一一呈現出來。領航員手握操縱桿,隨時執行艦長的指令。副領航員則監視觸控式螢幕。另外兩名操作員透過電子監控系統,時刻注視著一排排的平顯上給出的聲吶資料、火控方案和航行資料等,控制潛艇的航行。
各艙室技師忙碌地檢查各項裝置和儀器後,紛紛報告道:“報告,綜合電子系統裝置艙工作正常。”指揮控制中心一排操作員坐在操作控制檯前,個個頭戴耳機,眼看螢幕,十指放在鍵盤上。海峰艇長指揮“蛙王”號悄悄向機器人鯊魚靠攏,在聽到“導彈準備完畢”的報告後,他下達了發射命令。“蛙王”號的導彈帶著嘶嘶的響聲,從發射管中衝了出去。隨著一聲巨響,機器人鯊魚被擊中,艙門被打破。沈琳向陶景山報告:“機器人鯊魚已經炸燬。”
陶景山宣佈:“科學奧秘探索小分隊,進行山海經科學文化奧秘探索,經過西遊記文化奧秘探索、進行海上陶瓷之路文化奧秘探索,進行世界神話文化奧秘探索,進行崑崙山文化奧秘探索,進行神農架文化奧秘探索,進行海南文化奧秘探索……已經完成任務,大家辛苦了。我們懷念已經犧牲的劉夢石同志,我們高興地說,繼承劉夢石衣缽的小夢石正在成長,感謝‘蛙王’號的同志們,摧毀了李春蘭與機器人白骨精一夥走私團伙,我們勝利了。
小夢石手握穿越號機器人手機,朝氣蓬勃的樣子,他與小燕子、小聰、小夢、小波、夢弟站在三亞的海邊,沈聰明編輯、李任惠科普作家、於張喜文史作家、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也朝他們走來,一起站在海南三亞的海邊。看著海濤洶湧,陶景山院長不由思緒萬千,感慨地說:“我們看到,人類進入21世紀,海上陶瓷之路的開拓,將世界的未來與中華民族聯絡在一起。歷史的實踐,已無數次表明,人類文化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而神話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夢石已經長大,他將接過劉夢石教授科學奧秘探索小分隊賦予的歷史使命,在不久的將來,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全書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