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在前世被匈奴稱作飛將軍的人,這一世還沒有展露出那麼大的名聲。
但這並不代表李廣在軍中的地位就有多麼的低,也不意味著李廣的實力會因為一個飛將軍的稱號而削弱。
這一仗,有李廣做主帥,恐怕會比想象之中的難打。
看著夏桓露出了一絲凝重的神色,一旁的孫騫繼續說道:“李廣久在九原,名聲雖然不大,但卻精於騎兵作戰。自他鎮守九原雲中以來,匈奴便再也未敢入侵漢國。李廣久在邊塞,這次漢國令他為主帥,恐怕多有要將他掉回關內的意思。”
夏桓擺擺手,對於孫騫的看法倒是沒有那般認同。
“漢勝趙,乃是以弱勝強,即便是遇上齊國也是如此。故而勝了,李廣之功未必有多大。可是,敗了卻是身敗名裂的結果。”
“這麼說,漢皇不喜李廣?”
“恰恰相反,漢皇心中應當是中意李廣的。”夏桓又搖了搖頭,“而且,此戰之帥非李廣莫屬。”
孫騫略微思考了一下後,點了點頭。
略微沉默了一會兒後,夏桓收拾起心中因為李廣之名而帶來的不快,故作輕鬆地說道:“不過,齊國也不是好惹的。齊相比起李廣更是老謀深算,我等便當一回看客足以。”
“喏。”
“對了,此戰,統帥從太原來的五萬漢軍的是誰?”
“還不清楚。”
“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速速探明。”
“喏!”
……
趙楚聯軍初日交戰不利,令軍心難免有所影響。
再想著進攻非但不會取得效果,反而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消磨己方軍士計程車氣。
等到漢軍後繼的三萬人抵達的時候,也就將會是聯軍士氣的最低谷。
因此,在夏桓的建議下,李延同樣按捺住了心中的焦躁,按兵不動,固守城垣。
同樣的,由於三川軍的到來,兩萬漢軍先鋒也別想就這麼拿下闞於。
一時之間,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三日之後,一杆打著“李”字的大纛重新在漢軍的正營之中升起。
漢軍的援軍,到了……
“殿下,已經探明,漢軍統領五萬人的,乃是副帥李當戶。”就在漢軍抵達後沒多久,孫騫便帶回了這道訊息。
“李當戶?李廣的長子?”夏桓看著孫騫問道。
“正是。”
孫騫的回答,令夏桓又陷入了一絲沉默。
李當戶,李廣的長子。按理來說,李當戶是英年早逝,可是不知為何,卻依舊活到了現在。
對此,夏桓也不想去深究什麼,正史早在幾十年前便發生了改變,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對於李當戶,夏桓的印象不多。只知道他是李廣的長子,也是後來李陵之父。
今世,李當戶作為李廣的長子,又未曾英年早逝,想必應當是得到了李廣的精心教導。
李廣治軍一向嚴明,司馬遷更是稱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既然李廣敢讓李當戶統領五萬大軍,想必李當戶是有這個實力的。
面對一個對手,最可怕的不是他很強大,而是根本不清楚,你的對手有多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