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國雖大,但南部廣大山區和紀伊國連成一片,並稱紀伊山地,再加上更南邊的紀伊半島,整整一大塊丘陵地帶,土地貧瘠。
紀伊國的主要平原在西部靠近瀨戶內海東海岸一側,大和國的主要平原在中北部的奈良盆地。
兩者之間這一大塊山地丘陵,不適合發展經濟,反而適合求神拜佛,窮山峻嶺正是佛法昌盛之地,亦有高野山,和歌山等佛教聖地。
斯波家守住了多聞山,就等於守住了大和國最繁華的中北部奈良盆地,這就是義銀築城在此的軍事意義。
而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地位,又使得多聞山城發展工商業非常便利,城下町繁榮。
奈良盆地是大和民族的起源地,自飛鳥時代開始,天皇朝廷派遣唐使學習天朝文化,革新政治,引入漢傳佛教增強自身統治力。
從此,奈良之地的佛音迴盪八百年,至今延綿不絕。
為了表示崇佛,奈良盆地的不少大山都被安上了佛家名號,多聞山便是一例。
毘沙門天與多聞天王的巧合,斯波義銀築城多聞山城的巧合,現時已經分不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總而言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世間萬民只需要知道保持敬畏就夠了。
聖人居城,神領之地,自然令凡夫俗子趨之若鶩。
自從高田陽乃開始搞起斯波地產,多聞山城城下町的商品地產就是最好賣的,沒有之一。
毘沙門天是武家守護神,買斯波地產的武家自然希望沐浴在聖人榮光之下,特別是來自織田家的尾張老武家,那都是不差錢的主。
毘沙門天又是商路守護神,商賈歷來迷信,為保財運,求神拜佛很捨得花錢,如今一座真神杵在這裡,自然是揮金如土,不甘人後。
既然大家都不缺錢,多聞山城的地價很快翻倍往上漲,每次拍賣都能出現遠超之前價格的新地王。
爆炒地產的豐厚利潤,又引來了更多的投資者,結果就是房價一騎絕塵,讓見慣了錢財的高田陽乃都有些咋舌。
賺了大筆土地財政,自然要搞建設,多聞山城是聖人居所,斯波家的臉面,尼子勝久也捨得花錢。
織田信長興建安土城,還要扣扣搜搜去挖觀音寺城的建材充實新城,但多聞山城這邊完全不需要。
多聞山城不缺錢,尼子勝久作為近畿斯波領代官,也不敢挪動聖人居城的土地財政,另作他用。
於是大筆改造城池的訂單發到堺港,財大氣粗,眼都不眨一下。
堺港那邊眼見是聖人居城的訂單,誰敢胡亂加價,真以為高田陽乃整天笑眯眯就是個好人了?
誰敢一時貪心,回頭按上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壬生狼直接殺你全家,家裡錢財全充公了給聖人造房子去。
這錢誰都不敢賺,拿到訂單的商家保本出貨就是了。有些腦子靈活的商家,甚至主動倒貼材料錢,表示對聖人的感激恭順。
這一來二去,原本就花不掉的土地收入反而變得更禁得起花了。
尼子勝久無奈之餘,乾脆趁著聖人下關東之際,從本丸開始改造擴建,一路改建到二之丸,三之丸等附郭,護城河什麼都給安排上。
天守閣直接上五層,含石垣高四十公尺,瓦片上覆以金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遠遠望去,真像是傳說中的佛光普照一般,令觀望者心生畏敬。
再加上龐大的城下町,多聞山城幾乎天天在平地,建屋,修路,整座城市一直在擴建擴建再擴建,一刻不見停歇。
如果說安土城是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政治樣板工程,妄圖令天下武家望而生畏,震驚於織田家巨大財富的巨型城市。
那麼,多聞山城就像是一座不屬於這個亂世的世外淨土,繁華不似人間的超級大城市。
安土城與多聞山城的對比,放在天下武家眼中,足以讓所有人明白,誰才是真正的不缺錢,誰才是真正得罪不起的大佬。
離開一年,剛才回到多聞山城的義銀都沒認出來,眼前這座雄偉的城市就是自己的多聞山城?
如果說伊賀上野城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那麼多聞山城就是華麗轉身,連主人都迷糊得認不出來了。
斯波地產帶來的鉅額土地財政收入,只用一兩年功夫就給整個近畿斯波領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