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
趙霆與劉宓不由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他們兩本以為韓楨佔了益都後,說不得會抄沒了自己的家財,現在看對方這意思,非但不會抄家,先前關於分紅的約定,依然有效。
“韓郎君仗義!”
劉宓小小的拍了一句馬屁。
韓楨繼續給他們喂定心丸:“你二人且寬心,你等家資我不會動,先前定下的分紅,每月照樣有。往後就算做不得官,也能仗著這筆錢,當個富貴閒人,瀟灑過一輩子。”
有點陣圖書管理員曾說過,要把朋友搞得多多,敵人搞得少少。
那些個一進城就迫不及待屠殺官員胥吏的反賊,註定成不了氣候。
即便要殺,也需提前拉攏一批。
比如眼下,雖佔了益都郡,但韓楨對郡城內的情況,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
府衙中官員胥吏足有上百,哪些官吏能用,哪些不能用。
這些都需要藉助趙霆和劉宓進行篩選。
其次便是穩定郡城局勢,有他們在,城中的那些高門大戶,士紳門閥心中有了慰藉,就不會亂。
士紳門閥不亂,百姓也就不會亂。
至於所謂的貪官清官,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且看著罷,今日過後,他二人便是勤政愛民,兢兢業業的好官!
無他,趙佶不殺士大夫,但韓楨殺!
聞言,兩人對視一眼,而後齊齊作揖道:“多謝韓郎君!”
從方才親手殺了吳龜年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徹底與韓楨繫結在了一起。
如今官兒還在,錢也有,那在韓楨手下當官,與在趙佶手下當官又有什麼區別呢。
萬一韓楨成了,他們好歹還能混個從龍之功。
就算韓楨兵敗身死,朝廷追究下來,他們兩最多被貶為庶人,流放嶺南等偏遠地區。
北宋不殺士大夫,這是祖訓。
可實際上趙大與趙二沒少殺文官,真正開始貫徹這條不成文的約定,是宋真宗。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只殺了一個文官。
【初七,知榮州褚德臻坐盜取官銀,棄市。】
嗯,一州知州直接盜取州府官銀。
相比之下,趙霆合謀韓楨搶奪州府糧倉,只能說小巫見大巫,並且手段比之這位前輩,已經委婉了不知多少倍。
這也是為何,劉宓在得知之後,更多的是氣他一個人吃獨食,還禍及自己。
真宗之後,仁宗繼位直至今日,這期間的歷任皇帝,沒有再殺過一位文官。
且看看文官們給趙禎的諡號,仁宗!
趙佶此人雖昏庸,可在這方面還是很守規矩,遵循了祖制。
“韓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