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聶東再次下令趕路。
一千五百青州軍將士,在史文輝的帶領下,沒有繼續走官道,而是沿著山道小路,進入一片大山之中。
這處大山叫做碗子山,遠遠看去如同一隻倒扣的大碗,山不高,佔地面積卻不小。
距離壽光縣城只有七八里路,因山中多虎豹,所以人跡罕至。
這麼多人進入山中,頓時把虎豹野獸嚇得四散奔逃。
選定一處山坳後,聶東下令紮營。
很快,一堆堆篝火升起。
在聶東的吩咐下,一隊隊探子向四面八方鋪開。
其中最重要的壽光縣城方向,他更是一口氣派出三支探子。
在資訊傳遞手段單一且落後的古代,探子就是一支軍隊的耳目。
沙盤推演的再好,事先計劃的再詳密,都沒有任何用處,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隨機應變,是一個合格將領的基本素養。
而想要做到隨機應變,就離不開探子實時傳遞的訊息。
坐在篝火邊,聶東取出輿圖攤開。
一旁的史文輝將乾硬的饅頭插在樹枝上,慢慢用篝火烤灼。
“聶都統,劉營長如今到哪裡了?”
聞言,聶東手指在輿圖上滑動,最終停在距離壽光縣十五里路的地方:“按照大軍行進的速度,劉錡應該到了這裡。”
“這裡臨近黃莊,張萬仙的探子定然發現了大軍蹤跡。”
史文輝沉吟道:“縣城中有兩萬餘敢熾軍,按照張萬仙的性格,定然會主動出擊。”
別說是張萬仙,若換成是他,也會選擇主動出擊。
誰都知道,禁軍早已糜爛,不堪一戰。
兩萬餘對一萬,怎麼看都是敢熾軍勝算更大。
而且張萬仙如今最缺的就是軍械,只要拿下武衛軍,便能補充上萬人的軍械。
聶東問道:“以你對張萬仙的瞭解,他會在縣城中留多少兵力?”
他們只有一千五百人,且都是輕裝上陣,掠地足以,但攻城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但偏偏他們還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壽光縣,斷了張萬仙的後路,然後前後夾擊。
所以,這次征討張萬仙,他們這支奇襲部隊才是重中之重。
史文輝沉吟道:“敢熾軍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人心各異,有人已經起了接受招安的心思,留太多兵力,張萬仙也不放心。其次武衛軍雖糜爛,但畢竟是正規軍,張萬仙定當全力以赴,因此吾推斷,縣中最多留守五千人。”
“五千人,據城而守,沒有大型攻城器械,就算攻進去,也會損失慘重。”
聶東轉頭看向他,吩咐道:“為今之計,只能你去詐開城門,可有把握?”
“此事吾也說不準,能否詐開,尚在五五之間。”
史文輝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滿,他在敢熾軍中地位很是尷尬,雖是參軍,卻無兵權。
只是作為一個謀士存在,時不時為張萬仙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