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輛糧車自會寧府運往西京與中京。
……
……
出巡回到開封后,韓楨便深居簡出,一心處理政務,以及備戰。
隨著夏收與秋收結束,體會到攤丁入畝的好處後,治下百姓徹底安穩下來了,各部院有條不紊的運轉。
時間一晃而過,來到年底。
這期間,完顏宗翰並未再派兵襲擾和劫掠,南方宋國亦是毫無動靜,雙方開設互市,商人互通有無。
甚至,就連西夏都選擇了蟄伏。
所有人都享受著難得的和平,殊不知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卻暗流湧動,一場驚世大戰正在醞釀之中。
等待合適的時機,徹底爆發出來。
十二月二十八。
年關將至,東京城籠罩在一片歡慶的氣氛之中。
大街小巷漲紅掛彩,熱鬧非凡。
作為皇帝,韓楨卻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幾天。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每到年關,都需祭拜天地、太廟、三皇五帝。
除此之外,韓楨還得準備幾日後的大朝會。
忙碌了一天,時值傍晚,他總算能歇一歇了。
靠坐在垂拱殿的椅子上,品著熱茶。
就在這時,老九匆匆邁入大殿,壓低聲音道:“陛下,小種將軍送來密奏。”
“呈上來。”
韓楨放下茶盞,吩咐一聲。
接過密奏,先是檢查了一番,確認無誤後這才拆開檢視。
密奏很長,但表達的意思卻只有兩個字,要糧!
西北五路沒糧了!
趙佶這廝顯然不想再當冤大頭了,早在前兩個月,便停了對西北五路以及河東路的糧食供給。
全靠夏收兩季的稅糧在支撐。
可西北乃苦寒之地,土地貧瘠,糧食產量稀少,根本撐不了多久。
放下密奏,韓楨搖頭失笑道:“趙佶倒是夠果斷。”
他本以為趙佶會派人去西北,擼了劉、姚、種三家的兵權,換成自己人。
結果沒想到這廝竟如此果斷,直接捨棄了西北五路,眼都不帶眨一下。
不得不說,這個決定是對的。
以這三家在西北的影響力,換將也無濟於事,數代人積攢的聲望,豈是短短時間就能消糜的?
屆時這三家振臂一呼,西軍將士照樣殺官開門,迎王師入城。
念及此處,韓楨執筆,龍飛鳳舞的寫下一份手諭,喚來內侍:“送去內閣,讓戶部批糧。”
沒法子,趙佶甩手不管,他卻不能袖手旁觀。
否則,种師中和姚古如何看他,西軍將士又如何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