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4章 天師之道

“原來天師之道還有如此的秘密,當真是妙極!”

等待赤雲子處理加入天庭諸事的日子裡,李柃把那《太上仙師天人感應經》翻看一番,從中汲取到了不少來自古代修士的智慧。

此書共分五篇,為天人,太上,感應,仙籙,自然,講述的是諸般天人一體的修行理念與證道心得。

它並非是那種循規蹈矩的功法秘籍或者成體系的神通法術,而是玄而又玄的經驗,心得之類彙編而成。

不過李柃反而感覺,這種東西更適合自己。

他從未獲得過什麼仙門正法和大道傳承,神通法術也修煉得馬馬虎虎,豪橫一世,全憑天賦本能,直至如今,已然結合自身實際,開創出一套與香道關聯的修煉體系。

這要真是給他從頭到尾煉氣境界修煉到化神境界的,也不可能去轉修,反而是這種務虛的,談那些玄之又玄的證悟心得,修行經驗,甚至於,一些修仙界古聞秘辛的東西更加有用。

李柃頗感興致的翻看其中種種,發現天人篇為本道立論,自然篇與之首尾呼應,算是重中之重。

不過,他對此反而沒有什麼興趣,比較在意的是太上篇,感應篇,仙籙篇三部分。

太上篇講述的是各種修神之法,增益和利用精神力量,對香道法門大有幫助。

不過其最重要的作用,還是結合感應篇,實現天人感應,以及各種入夢,卜算,心血來潮種種的靈蘊感知能力。

如今修仙界中對靈感諸物也已有定論,不再像古時那樣玄之又玄,妙不可言了。

說白了,所謂的靈感,心血來潮種種,都是基於靈蘊微塵學說的一種感知能力,天地萬物都是希夷和靈性所構成,兩儀微塵遍佈於天地宇宙之間,並且存在著相互的聯絡。

彼方甲物曾為此方乙物同源同宗的一體,那麼彼此之間仍會殘留某種奇特的感應,這就是一些夢境,靈感的來源。

至於仙籙篇,則是偏向於對這一原理的實際運用。

透過施法,持咒,藉助符籙種種輔助,結合法力唯心的神通之術,製成涉及天地權柄與神位官職的仙籙,此乃天庭體系的核心!

單以修煉難度而言,這倒也沒有什麼多艱深晦澀,但按照書中的說法,製作仙籙等物須有天庭的掌控之權,那意味著煉真合道,掌控天道權柄的果位。

這一點就限死了,絕大多數的修士都只能進行間接的運用。

比方說,請神喚仙,藉助天庭權柄與名義實行的調動。

李柃又再翻看當中的一些閒聞雜記,發現天師道乃是上古道門,早在仙道初現的矇昧時期,就已經對修仙問道有所研究了。

這也是諸多道途之中,與天庭聯絡最深的一道。

其名稱由來於天法於道,道法自然,能為天師者,必合乎自然,是謂之大道也。

這是一門專注於道天層次的高階學問,難怪會有如何聯絡天庭,如何驅御鬼神,卜算感應種種記載。

當中甚至還有部分營建之法,讓李柃有著幾分似曾相識之感。

仔細一想,這可不就是過往曾經進入過的神國法域?

原來,天庭的本質也是一個神國法域,諸多香火和精神微粒都能進入其中。

天庭與清靈之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清氣上升,羽化之後的希夷與靈蘊進入其中,化為神靈。

不過,這種聯絡並非牽絆至任何一個具體的神靈,如若非要說存在一個實體樞紐的話,那便是天道本身。

古時的凡民相信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萬眾生靈共同的精神意願強烈到了一定程度,便將化為信仰洪流,從而扭轉天地大道的意志,因而天道本身,又可視作是智慧生靈集體的意志。

王陽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這個天地宇宙因有智慧生靈而有了意義,若無智慧生靈,那麼縱使亙古永恆,亦不過須臾一瞬,種種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無人觀察,無人干涉,一切都毫無意義。

由此,唯物與唯心在此得到統一,精神可以化為法力,可以掌控天地自然,神通法術的本質,也可以視作一種感應。

“智慧生靈的意志,果然才是這天地宇宙之間最大的偉力,這一道途同樣崇奉凡民的存在,認為集合萬眾之力也可擁有莫大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