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這些物種性狀繁雜,各自都擁有著難以歸納總結的混亂屬性,若非花費巨大代價,一個人是很難理清頭緒,真正摸索清楚其作用的。
其二便是這些東西不成種群,也沒有固定的繁衍方式和傳承。
就算當真有天縱奇才之輩能夠充分研究此類物種,大多也只能夠從手頭上的一份孤品當中受益,並無辦法轉移到其他的同類物種之上。
他在這些研究當中所得的種種經驗,好處,都將會是一錘子的買賣。
這樣算下來,未免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正常人都是追求彩虹花那等夢中靈材,且先不說它們究竟價值幾許,好歹是個穩定的品種,知曉其性狀和出產之地之後,便可以按照需求,時不時的過來收割一番,產生穩固收益。
修士在此間所獲得的收益,不會是當時那一份的三五千靈石,而是無窮無盡。
但是李柃仔細想了想,卻又發現,這兩大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同一個。
“普通人研究這些東西,終究得不償失。
就算真的要不惜犧牲自己利益,來個神農嘗百草,好歹也是對後人有用才有意義。
不過,我似乎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
這些東西有用沒用,不是靠看,也不是靠猜,靠聞就可以了。
聞著沒有什麼感覺,必定是平庸的,所散發出的香魄不多,甚至根本沒有香魄的,那就只是夢境營造出來的虛假之物,等同於凡材。
而若是擁有香魄的,至少也是不入流的靈材。
擁有強烈香魄,乃至於能夠產生妙用的,更加值得一試。
我甚至可以越過物種本身,把裡面的各種香魄收集起來,從更細微的構成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不同物種之中,若有相同的香魄可以萃取和精煉,也可以各自加以研究。
靈材和靈蘊並非路邊的大白菜,隨地都可得見,這就已經可以節省下不少時間精力,確保所費心的都是這類有香之物。”
想到這裡,李柃上前,仔細感應自己無意之中發現的這株靈材。
它的外形有些像是蘭草,但卻在枝葉中心生長著如同小蛇的長鬚,一條條的無風自舞,如同擁有生命一般。
李柃所聞到的香氣並非從枝葉花果等處傳來,而是在這些小蛇般的觸鬚頭冠上。
那是一種外形類似紅花,帶有蘭草芳香的未知之物,只是攝取到少許,就讓人有種耳聰目明,四周都彷彿亮堂許多的感覺。
嗅覺的規律是,聞嗅之時就已經品嚐到了相關的氣味和香魄。
聞嗅,實際上是在用嗅覺的器官“品嚐”空氣中瀰漫的物質微粒。
芳香對應愉悅,惡臭對應厭惡,這種反應本身就是有益還是有害的大致判斷。
這是天地所賜的測量手段,也是凡人所具有的神通。
李柃認為,凡人也是有神通能力的。
這些種種嗅覺和判斷物質有益或者有害的本能反應,對於那些沒有嗅覺的生物而言,毫無疑問就是天賦神通。
因為天地造化的神奇,使人和其他擁有嗅覺的動物能夠透過捕捉空氣之中彌散的物質微粒,得以安全判斷其性質,並且歸結於有利或者有害,從而趨利避害,這就是能力。
聞到這種香氣,使得李柃生出了極其強烈的直覺,這應當是一種對於感官有所助益的刺激性香料,或可當成靈藥來使用。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它當中的某些成分和此前所採摘的那株類似蒲公英,又似各種植物拼接而成的畸形靈材有著共通之處。
李柃神念精細分析,透過單獨具現其中的某種香魄,竟然還真的篩選出了完全相同的成分。
那是一種形如柳絮,但卻呈現淡藍顏色的細小遊絲。
“這種東西,竟似可以強化聽覺和視覺,增益這兩種感知……
尤其是針對聲波一類的聽覺能力,更甚於視覺!
在這同時,似乎有種身軀變輕,氣機靈活的感覺。”
李柃也不知道此物之名,但卻根據這種特性,想起了一種名為聞遐草的奇異之物。
《香乘》載曰,齊桓公伐山戎得聞遐草,帶者耳聰。
這是說這種名為聞遐草的事物,擁有使人耳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