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京城,青石巷,柳府。
就在大乾朝堂散會沒多久之後,柳銘的書房之中就擺放了一疊全是抄錄下來的朝會內容。
天色漸黑之下的柳府早就已經掌好了燈,提前為來往的行人照亮了回家的路。
柳府,柳銘的書房之中,柳銘邊上烘烤著暖爐,坐在書案邊上,身前一盞茶冒著熱氣,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今天的晚膳柳銘特地讓劉叔關照下人稍微比以往早些,早早的吃完飯之後便立馬來到了書房看著今天朝會的內容。
過了好久柳銘才把一疊關於朝會的內容看完,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將看完之後的一疊紙扔進暖爐之中燃燒殆盡,變為飛灰。
其實對於朝會所商之事,柳銘也只是感興趣,做個瞭解而已。
柳景月在世之時就曾經常教導柳銘,在商言商,莫要去趟朝廷這趟渾水。
作為大乾子民,只需要做利於大乾之民之事,不要參與朝堂其中的勾心鬥角。
所以柳銘也只是對其做個瞭解,一來是純粹個人好奇心;二來作為商人知曉時事才能更好行商走商;三來至少讓柳銘的萬通商會知道了北方估計也會逐漸安穩,而南方還待採取相應手段。
不過,卻有著讓柳銘更為感興趣的東西,是乾帝讓影龍衛特地給柳銘送過來的。
就是關於此次江湖紛亂的起因和幕後之人正是花姬虞螓巧和南蜀帝師李玄章,這其中的刀莊秦家不過是一柄利刃而已,姑且不談。
信函中表明乾帝知曉柳銘這邊正在調查有關於花姬父親虞順的的蹤跡,特地告訴柳銘,看看能不能有所收穫。
按照信中所說,當年小山村中的李夫子基本可以確定就是李玄章,而花姬當年和今年能有如此成就全都拜李玄章所賜。
而此次蜀州叛亂、南蜀兵出劍閣和江湖紛亂都已經可以確定,皆是出自南蜀帝師李玄章之手。
大乾的江湖中,現在坐在幕後的之人不出意外恐怕就是花姬在全權操控。
這才讓乾帝隱隱的感覺虞順的失蹤可能另有隱情,但是又無暇顧及,正好柳銘在查此事,便一併交由柳銘去查。
乾帝感覺,即便做如此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最終沒有什麼好處,但是肯定對南蜀帝師李玄章是有著影響的。
這點是乾帝的個人判斷,是作為一個帝王看著天下大局有著的感覺。
影龍衛的信中表示,查詢虞順蹤跡一事,柳銘的萬通商會大可便宜行事,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柳銘看完從懷中掏出的乾帝命人送過來的信函,也一併入了暖爐當中,化成縷縷青煙。
柳銘不禁苦笑的搖了搖頭,要人給人?恐怕現在乾帝那邊人手也很緊湊,真要是有那精力還需要全部委託柳銘幹嘛,撐死了能找到當地的官府衙門幫忙而已。
至於要錢給錢?柳銘最為無奈,自己堂堂一個萬通商會的會長,跑去跟乾帝要錢,那我這個萬通商會會長不要面子啊,柳家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反正自己都已經著手查了,也不在乎乾帝再口頭委託一下了,況且還是送來了這麼些有用的訊息。
不過結合這些訊息柳銘仔細想了想,可能真如乾帝心中所說那般,其中存在這隱情。
影龍衛曾經查過李玄章的跟腳,其祖籍確實是大乾長平州撫城山南村之人,而且曾經還是大乾的落榜書生。
其中奇怪的就是李玄章在山南村如此之久,當年為何偏偏看中年少時的虞螓巧。
整個山南村那麼多稚童,不乏良才,卻唯獨收了年少的虞螓巧作為學生。
而且既然單純的作為老師,理應是秉著有教無類的原則,大可將山南村的蒙童都一併教導,老師上課一個也是教十個也是教。
當然這些也可以說可能真的是李玄章當年個人喜好原因吧,但是其中最為可疑的一點就是,按照時間線來算,當年李玄章可能早就已經躋身兩儀境大圓滿了,即使未到也相差無幾了。
起初柳銘看完信函還想了一下,懷疑當年虞順如果真的失蹤可能就跟李玄章有關的時候,就被柳銘立馬一個念頭給否定了。
問題就在這,或許當年虞螓巧母親王巧之死,李玄章管不到。
但是虞順雪夜之中將當年僅有六歲大的虞螓巧寄於李玄章門前,以李玄章的修為不可能不知道沒有察覺的。
那麼按理說,李玄章既然作為虞螓巧的老師,沒道理任由虞順去送死,而且之後還願意收養虞螓巧,那麼其心昭然若揭,目的是不單純的。
按照分析,當年修為有成的虞螓巧攜天縱之資,重出江湖殺的血雨腥風,榮獲彼岸花——花姬這一稱號可以看出,當年虞順雪夜殺進崔府當中後失蹤一事,是跟李玄章沒有一點干係的。
現在按照柳銘所確認一事,虞順未死,當年只是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