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拿著兩張紙,興奮地走進曼圖洛夫的辦公室。“書記同志,這是莫斯科來的電報。請你過目。”
“哪個部門發來的?”
“一封是來自國防工業部,另一封來自重工業部。”
“不用說,這一點是兩位卡岡諾維奇同志發來的,大概是關於軍工綜合體和油田開發的吧。”
安娜把電文放在桌面上,說:“你猜中了一半。這兩封電報的確是卡岡諾維奇兄弟發來的,但電文的內容你沒完全猜中。”
“哥哥米哈伊爾發來那份,應該是關於軍工綜合體的。弟弟拉扎爾那份,應該是關於油田開發,或是鍊鋼制鋁、機械生產什麼的。是嗎?”
“是的,他們倆要來這裡一趟,弟弟拉扎爾·卡岡諾維奇同志要參觀冶金廠和機械製造廠,看看你發明的新技術。哥哥米哈伊爾·卡岡諾維奇同志要參觀153飛機制造廠,以及用於發展軍工綜合體的地塊,還有將會進行擴建,設立坦克、彈藥生產線的179廠。”
曼圖洛夫翹起二郎腿,左手托腮,右手拿著電文仔細閱讀。
以往,無論是讀信件、檔案還是電文,曼圖洛夫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讀完所有的內容,雖然算不上一目十行,但也能達到一目五行的標準。
可這一次,他要讀的兩份電文是卡岡諾維奇兄弟寄來的。這兩人在蘇共黨內具有很高的地位。
弟弟拉扎爾不但是重工業部長,還兼任蘇共中央書記、政治局、組織局委員等重要職位,是當時蘇共黨內第二號人物,可謂是一人之下億人之上。
而哥哥米哈伊爾,則掌管了國防工業部門。雖然他的權力將會不斷縮小,後來還被貶到喀山,當個飛機廠長,但這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至少在當時來說,這兩兄弟都是不可得罪的人物。
曼圖洛夫用了幾分鐘時間才看完短短兩頁的電文,他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思考清楚,深怕誤解兩位大人物,特別是弟弟拉扎爾·卡岡諾維奇的意思。
“安娜·米哈洛夫娜,幫我安排好他們的行程,打點好他們的食宿。給他們安排最好的酒店,最好的食物。
還有,通知153廠、179廠和新西伯利亞冶金廠的同志們做好準備,叫他們安排好廠內參觀的路線,同時要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確保萬無一失,不會出現任何意外,明白了嗎?”
“明白。對了,我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說。”
曼圖洛夫放下電文,把目光投到安娜的眼睛上。“說吧。”
“第一批新式公寓已經落成了,隨時可以分配給有需要的人士入住。”
曼圖洛夫把目光轉到新西伯利亞市的地圖上,問道:“是在十月區嗎?”
“是的,我昨天下班後過去看過,從外觀上看來,的確挺不錯。看上去有點像列寧格勒那些特色建築。但裡面的環境怎樣,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沒進去看過。”
“很好,我們一小時後過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