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題目的時候,用句文藝點的話來說,我心裡真是百感交集,現在終於可以坦白地將自己對《奧術》的定位說出來了:一本放在玄幻分類下披著奇幻外皮的科幻,恩,至少以的標準來說,這確實是一本科幻。
當初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腦洞大開地想寫這麼一本奇葩的書,但從小對科普、科幻的熱愛,之前對《未來圖書館》太監的怨念,平時抽風式推衍想象的一些東西,最終交匯成了你們看到的《奧術神座》。
這是一本很奇葩的書,我自己是這麼定義的,它最先是有了一個完整的設定,之後才有了故事和人物。
它明裡是以議會和教會的交鋒,路西恩的成長,奧術和音樂的發展,社會的改變為幾條交替主線,可暗主線卻始終不變,即整體世界設定的逐步探索,這應該算是比較少見的寫作結構佈置。
所以,在我心裡,奧術真正的大**,可以與滅運裡金丹、元神等媲美的只有一個完整的和三個半截的,其中一個半截是路西恩第一次彈《命運》的時候,這是對前面壓抑苦難生活的爆發,是全書情緒主基調的鋪墊,是貫穿全文的旋律。
第二個半截是路西恩幫助列夫斯基,說出你的眼睛會欺騙你那段,是我以前讀書時,對很多科學家死前未能得到承認的遺憾和惋惜的對映,是貫穿整個奧術內容的數學基調。
第三個半截是“燃燒王座”裡,倫塔特大戰到最後路西恩提出廣義相對論,道格拉斯展望星空,這是,恩,這是奧術的勝利,是議長靈魂變得鮮活的契機,是前期大部分矛盾和衝突的引爆。
但是,完整的大**只有一個,就是最後路西恩“嘴炮”擊潰維肯的一幕,這是全書暗線即真正主線的綻放,從小路穿越而來,發現靈魂圖書館,第一次看到《奧術》期刊,知道星球的古怪開始,整本書近三百萬字,層層引出,層層鋪墊,就是為了那一剎那的輝煌和燦爛。
老實說,為了以這樣奇葩的結構寫好這本書,我經歷的或遇到的困難比寫滅運的時候多不少。
總是會有一些人臭罵我,因為引入科學到西幻裡面,似乎玷汙了他們的“信仰”,其實,類似於這種理由不喜歡奧術式奇幻的人很多,但都很理智,很正常,畢竟大家口味不同,不能強求,彼此無視就好,但總有些瘋狗,自我中心的傢伙,總是一遍又遍地以這個理由黑著,噴著。
總是會有人質疑這裡不科學,那裡不知道怎麼解釋,我明明都將不同擺在了那裡,表示是之後的坑,可為什麼有人總是視而不見,一遍又一遍“漏洞真大”,“完全崩了”,“垃圾”地痛罵?
這是外部的艱難,對我來說,也只是一時的氣憤,很多話都不必說,只需要不急不緩地將自己的設定和故事一點點講完,讓奧術綻放出應該有的光芒,就能證明一切,做比說更重要!
真正的困難,其實來自於自身的寫作,光有概念沒細節的文是蒼白的,為了彌補多年工作之後當初積累的缺失,我這一年花在看參考書和資料上的時間,花在構思上的時間,比我真正寫文的時間還多。
看得頭暈眼花怎麼辦?休息一下繼續看!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別人罵的越狠,我就一定要寫得越好,而大家的支援,也讓我不敢有任何敷衍塞責,生怕辜負了你們的厚愛。
寫完正文之後,我真的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整個人腦袋空空蕩蕩,四肢乏力,做什麼都沒精神,但疲憊之外是滿意,終於將那個自己早就想好想了很久的東西較為完滿地呈現在大家面前了!近三百萬字的講述,總算在最後一幕將全文貫通了,整部奧術有了一根脊椎骨!
雖然這談不上有多麼“科學”或“科幻”,但至少在全文奧術基調下還算自圓其說,首尾相接,並且能推衍出一些細節姓的東西。
其實,在奧術寫到後面的時候,很多朋友都很驚訝,不管是讀者還是作者朋友,因為這才一年,似乎就要完結了?
很多好友告訴我,現在的作品至少一年半到兩年才能將自身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才能讓讀者們習慣跟隨,變得鐵桿,為下一部書打好基礎。
很多讀者也告訴我,還沒有看夠,還想看到更多的內容。
而且奧術的遊戲方,也希望能夠以每月十萬字的速度,也就是一天一章地連載到九十月份,保持住熱度,否則到時候遊戲很可能人氣不足。
而且,這邊七海君他們也在幫我做廣播劇、資料集小冊子、飾品、音樂集等周邊,已經做了一段時間了,要想做出來得五六月份,而要想發揮出周邊的作用,怎麼也得九十月份結束才最好。
老實說,我當時確實很猶豫,一方面是七海君他們的厚愛,另一方面是遊戲那好大一筆錢,錢誰不愛啊,可是,當時已經寫完死靈界了,從全文主線來說,解謎到最後關頭了,為了整體的完滿,也到了必須結束的時候了,我不可能再去開新地圖,給新等級,這簡直與整本書的基調和氛圍不符。
那時候,我對世界的展開也不太滿意,嘗試著從這方面入手,但最終我發現,奧術體系與冒險和世界展開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沒有辦法,該怎麼著還是怎麼著吧,我得給奧術一個足夠匹配它的結尾,一個在寫下第一個字之前就想好的“最終戰”。
我並非野心勃勃地想寫一本經典的、可以流傳的,也並非清高任姓,但我固執,我固執著要對得起訂閱了奧術,給奧術投過票的你們,我要給你們一個我心中完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