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們面對這不同以往的交響樂時,難免下意識排斥和尋找它叛逆粗糙的一面,可這部樂曲的作者是路西恩?伊文斯,是最著名的幾位頂尖音樂家之一,是以變革和開創聞名的天才,所以他們都抱有深深的敬畏,即使內心湧現著排斥感和不舒服感,還是認真而專注地聆聽下去。
漸漸的,大部分非阿爾託本地人的音樂家被那熱情激昂的浪潮,緊張急促的旋律所感染,彷彿回到了初臨阿爾託時的生活。
那是一段忙碌的、快節奏的生活,每天要四處奔波,為了被樂團僱傭或舉行小型音樂會而做著繁忙沉重無法擺脫的事情。閒暇的時光則不顧一切地投入音樂,要麼扯光頭髮般地苦思著旋律,要麼忍著雙手疼痛反覆練習。現實的沉重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只有在音樂的氛圍裡才能得到一絲安寧!
接著,他們聽到了全新的、不同於以往耳熟能詳的音樂風格的旋律,那是來自於別的國度,來自於不同地方民俗傳說的音符。這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帶給他們難以言喻的震撼,就好象當初從家鄉來到阿爾託時,在沉重繁忙的生活中,忽然接觸到了阿爾託的音樂,那與家鄉樂曲截然不同的風格讓他們開拓了視野,重新認識了音樂。
克里斯多夫的眉頭慢慢平展,回憶起了很多往事。
自己帶著音樂的夢想,離開家鄉小城,半旅行半是演奏地抵達了阿爾託。可阿爾託是如此繁華,音樂家、樂師是如此眾多,沒有過人的才華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很難在這裡居住並生活下去。
於是,為了維持生活,自己不得不充當街頭藝人,靠著演奏樂曲之後路人的一點點恩賜填飽肚子,而到了晚上,自己則發瘋一樣汲取著阿爾託完全不同於家鄉小城的音樂創作理念。省吃儉用下來的錢也全部投入了學習文字、借閱圖書的無底洞裡。
就在這種繁忙沉重、快節奏的生活中,偶然的機會,自己遇到了萊辛先生,他向自己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通向結構嚴謹的交響樂的大門。
那時候。自己是無比的震撼,就像來到一個全新國度後目睹種種截然不同的旅行者。
“路西恩的這段音樂完美地展現了他的經歷——在克服眾多艱苦後,旅行到了新的國度,聽到了新的音樂,從而變得熱情澎湃。”克里斯多夫摒棄了之前油然而生的種種固執和偏見,在內心給予了中肯的評價。
緊跟著,全樂隊奏響磅礴熱情、洶湧如同浪潮的旋律。然後兩個副部主題依次呈現。分別由長笛、雙簧管和長笛演奏的它們帶出淡淡的憂鬱和感傷,渲染出了克里斯多夫等人當初忙碌之餘的惆悵。
接下來,結構上的創新讓音樂家們都有了不同的感觸,直到第一樂章結束。他們才發現再現部的安排獨特別緻,經過幾次戲劇性的轉折和拖延之後才真正開始。
聖詠大廳內的大部分貴族和市政廣場上的普通市民則沒有音樂家對結構嚴謹的高度要求。雖然他們也覺得這部交響樂與過去聽到的有一些不同,甚至作為音樂之都,還有很多資深愛好者能說出它不合規範的地方在哪裡。但他們都一致認為,這是一部好聽的、水準以上的作品。
他們是單純地用耳朵在聽、用心靈在聽。
短暫的間隙後。路西恩再次舉起了指揮棒,同時雙眼微閉,像是陶醉在了音樂之中。
旋律遙遠,色彩黯淡,樂隊在低音區奏出了幾個奇妙和絃後,渲染出了神秘陰鬱的氛圍。
在這樣的環境裡,路西恩內心醞釀發酵了很久的情緒一一變成畫面湧上心頭。它們是內心的鄉愁,是一幕幕的思念:
這是對親人朋友們的思念,與他們之間互動的記憶是如此深刻:和藹的、善良的、高尚的維克托先生,從來不歧視自己,非常認真地教導自己、愛護自己;父親、母親般照顧著自己的喬爾叔叔、艾麗薩嬸嬸,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借出了全部積蓄,當自己被黑幫追打時,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堅定的好朋友約翰,不顧騎士的前程,選擇與自己共同對抗黑幫;幽默的、漂亮的娜塔莎,爽朗大氣,沒有半點高傲,對朋友不計報酬、發自內心得好,並且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
這是對阿得讓區老房子的思念,它的木門是自己親手修補,它的地下還藏著一個毀掉的魔法實驗室。居住在這裡的時光中,自己學習文字,成為魔法學徒,與銀白之角的邪教徒鬥智鬥勇……
這是對花園別墅的思念,雖然自己沒居住幾個月,但那斑駁的石磚,爬滿牆面的藤蔓,卻似乎記憶猶新。在這裡,自己給娜塔莎彈奏了《致西爾維亞》和《月光》第一樂章兩部鋼琴曲;在這裡,自己從萊茵先生口中知道了魔法議會的訊息……
這是對造型別致漂亮的音樂家協會的思念,它有著厚厚的鬆軟地毯,安靜的環境,整潔的音樂圖書館和齊全的琴房。它們見證了自己的一點一滴,見證了自己練習鋼琴時的反反覆覆和彈奏命運時發自內心的“喝問”……
……
這些畫面如同實質般在路西恩眼前閃現,而更加清晰明顯的則是自己在旅途中、在阿林厄的生活中那種無處不在的思念、惆悵和眷念,以及即將“告別”的哀傷和無奈。
這些深刻而強烈的感情化成了無形的音符,隨著路西恩的指揮棒緩緩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