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成就心劍之前,要經過劍氣、劍芒、劍胚、心劍成這四個階段。
成就心劍,也不過是劍仙之道的開始罷了。
隨著修為的不斷提升,心劍無時不刻不處於元嬰之火的錘鍊之中,也在不斷的進化。心劍為實體之劍,可以如同法劍一樣離體成為攻擊的利器,也可以作為本身的第二元嬰。
根據元昊真人的猜想,隨著修為的提升,心劍最後的威力會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至於最終能進化到怎樣的程度,元昊真人也不敢妄下斷論。
但是元昊真人堅信,最後心劍會進化到“道”的境界。
“道”之一說,玄之又玄,修真之人苦苦追尋天道,但如果要誰解釋“道”是什麼,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但修真百藝,萬法皆歸於道,一切修煉的法門,其終點都是“道”。
修真者成就元嬰之後,元嬰不滅,真身不死。成就心劍之後,同樣心劍不滅,元神不毀,只要心劍在哪怕身體被毀、元嬰破碎,同樣不死不滅。
如果心劍最終能修至“道”的境界,那麼自然身與道同,不死不滅,與天地同壽,日月盡在彀中。然而這些都是元昊真人根據自身對於劍道的理解,和一些殘缺的上古劍仙典籍所作出的猜想。換而言之《心劍篇》只是一門未曾完成的殘缺功法。
元昊真人在《心劍篇》中,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框架和綱領,也指出了最終的走向,只是他還來不及自己去實踐,第九次散仙之劫就降臨了。
不能不說造化弄人,一朝悟道。散仙還有個別稱是地仙,名稱中已經有了一個“仙”字,然而卻終究不能擺脫輪迴。據說散仙在渡過第九次散仙之劫後,就會飛昇仙界,從此逍遙於天地之間。但是在修真界還沒有聽說能有扛過第九次散仙之劫的存在。
“餘窮畢生於劍道,至此初窺門徑。假以百年之功,必能上窺天道,成一家之法,傳萬世之名。然終難如願,此天意乎?可嘆,可恨!”
看到這幾句話,李輝也不禁心生悲涼。元昊真人一生追尋劍道的終極,如果真能再給他百年時間,也許真能將這《心劍篇》完善,成就無上劍道。然而最終倒在劍道的門口,確實讓人扼腕嘆息。
“是以天劫降臨之時,將畢生劍道之論留於書簡,又將餘之仙府置之山野,以期後人得之。餘畢生之所成,在《五行輪迴訣》、《劍道三篇》。餘以江湖草莽之身,廢靈根之資,而有今日。故君子不困於自身,達人不限於天命……”
看完玉簡中這一段資訊,李輝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這所仙府,既可以說是偶然,卻也算是元昊真人安排的結果。
天劫降臨前,元昊真人將自己畢生所學刻在玉簡中,又把自己的仙府留在這片山林中,希望能有後來人得到。他畢生得意之作,就是創立出了《五行輪迴訣》這等絕學,以及在劍道上的成就。
所以元昊真人在仙府上留下禁制,只有身具五行靈根之人的鮮血,才會觸動禁制,將其攝入仙府之內。
他認為自己以江湖出身,又是修真者中最差的五靈根之資,而最終卻能取得如此成就,所以人不應該被自身的缺陷和命運的安排困住。
最後元昊真人留下自己的遺願,希望得到仙府的人能夠沿著自己對於劍道的理解的方向走下去。即使不能自己修煉,也希望能幫助自己找一個傳人。
放下玉簡,李輝陷入沉思之中。元昊真人給了他太多的震撼,也給他指引了一條前進的方向。
如果元昊真人當年渡過了第九次散仙之劫,恐怕就會回來把這座仙府收走,繼續追尋自己的劍仙之道。而如今,這座仙府已經被自己所得,恐怕這一代奇人,真的已經身死道消了。
而自己如果僅僅修煉《五行輪迴訣》,以此為基礎,再修煉一些其他修仙的法門,恐怕真的能有飛昇仙界的那一天。
而如果按著元昊真人的路線走下去,依靠只有一個大綱的《心劍篇》,自己不知道究竟能夠走多遠。
過了一會兒,李輝突然仰天長笑:“李輝啊李輝,如果不是碰巧得到這座仙府,你恐怕還是一個凌霄城中任人欺凌,今生連築基都沒指望的小修士。如今卻在這裡瞻前顧後,當真是可笑!”
頓了頓,李輝對著元昊真人的臥榻,想象著元昊真人就坐在那裡,正色說道:
“大丈夫生當行非常之路,成不世之功!既然上天垂青,讓我李輝得到前輩的傳承,我就會依照前輩指點的路徑走下去,他日必定要成就大道,完成前輩的遺願。從今日起,李輝便是前輩的傳人!師尊在上,請受弟子一拜!”
說完跪在地上,對著想象中元昊真人所在的地方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