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讓自己的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輸在起跑線上的人都有這樣的夢想,也在為這樣的夢想而努力。
李言剛七八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家庭破裂,小學剛畢業就踏上社會,受教育程度有限。
上一代身上的遺憾,總會極力避免出現在自己下一代身上。
李言有這樣的夢想,吳駿並不感到意外。
李言這個夢想,不說吳駿本人,就連李彤和趙春榮現在的經濟條件,也可以很輕鬆的幫他達成這個願望。
只要他說出口,按照吳駿對李彤母女倆的瞭解,肯定會無條件地贊助李言。
即使這樣,也不足以彌補她們內心對李言的虧欠。
吳駿也不介意李彤化身扶弟魔,買房買車這些對現在的他來說都是小錢。
李言卻偏說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吳駿很欣賞他這點。
不過,欣賞歸欣賞,該面對現實還是得面對現實。
“我表姐和表哥他們兩家的孩子去年都轉校到石門第43小學了。”吳駿轉身看向李言說,“要說咱們國際莊最好的小學大概就是這所了,高階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計算機網館,國際會議廳,藝術館,音樂廳,體操館,天文館,保齡球館,硬體設施沒得挑,師資力量也是全市最雄厚的。”
李言聽到吳駿說到的這所學校,兩眼直放光。
吳駿口中的43小學和自己小時候在村裡就讀的小學,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很多鄉村的小學,基本上就是一間破房子,再加一些破桌子,板凳都得自己帶。
吳駿繼續道:“去年過年的時候,我隨口問了一句,一年學費大概2萬,平時花銷每月大概5000塊左右。”
“呃……”聽到吳駿說道的花費,李言咂舌道,“一個小孩兒,一個月造耗那麼多錢呢!”
吳駿說:“能上43小學的,家長大多有些實力,孩子吃的,穿的,用的,不用孩子自己攀比,做家長的都不會讓他們穿太差。”
“也是哈……”李言撓撓頭,感覺壓力山大,他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養活一個孩子呢。
吳駿繼續說:“他們兩家買的學區房,好像是一平米五萬多,具體多少忘了,今年估計又漲了。”
聽到學區房的價格,李言直接絕望了。
他現在的工資,就算全攢下來一分錢不花,一年也就能買一平米的樣子。
並且,普通小區房每年都漲價,學區房的價格漲得更厲害。
五六百萬的房子,隨便漲點,李言好幾年白乾。
李言這會兒總算體會到那句“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句話的含義了。
他也深刻地意識到,靠自己和李小萌打工買房極其不現實,更何況是學區房了!
看到李言耷拉著腦袋,一臉絕望的神情,吳駿換了個話題,問道:“李言,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還行吧,幹一行愛一行。”李言抬頭看向吳駿說,“說出來不怕吳哥笑話,我連初中都沒上過,這些年一直矇頭修車了,除了修車什麼都不會,要學歷沒學歷,要經驗沒經驗,除了現在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