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人生到底還是有許多事情,容不得自己掌控。
就像是寧啟帝一般,強大到了極點,一生征戰,建立了一座莫大王朝,威震蠻夷,讓大陸千年不再遭受蠻夷之禍。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死了。
“朕從來不悔和蠻夷一戰,朕的土地,誰想要來搶,便要付出該有的代價。”
寧啟帝看著顧泯,平靜的說著話。
但言語之中,其實寧啟皇帝已經將一個尚未得到證實的事情告訴了顧泯,他當初為何會駕崩,就是因為那場大戰。
一人對上數位蠻夷強者,戰而勝之,甚至是戰而殺之。這看似都無可比擬的壯舉,但代價極大。
重傷,然後在之後不得不死去。
這就是代價。
但換來的結果也似乎能接受。
“陛下掘墳,廣徵民夫。遠征海外,為了修建這座帝陵,只是為了在死後也有統治的地方?”
大寧王朝因何衰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都認為大寧衰敗的根本在於寧啟帝時代的各項措施。
他為了陵山石,不知道掘了多少修行宗門前代強者的墳,這讓大寧和那些修行宗門從此埋下了禍端。
雖說在大寧強盛之時,這種事情能夠被壓下去,可一但王朝實力不如以往,事情就會爆發。
遠征海外,徵用無數民夫修建帝陵,這讓寧啟皇帝失了民心,這種事情,本就是最要命的。
民心是一座王朝的立身之本。
沒有了民心,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大寧王朝能不能千秋萬代,不僅僅要看每一個當政的帝王,還要看前人留下的是些什麼。
聽著這個質問,寧啟帝看著顧泯,漠然道:“大寧一統世間,不知道滅了多少國家,除去我寧國本來的百姓,不會有人真正心向大寧,思國思家,這些都是隱患,朕要徵用民夫,是讓他們沒有反抗的力量。”
一座王朝,尤其是像是大寧這樣透過征戰取得天下的王朝,最大的隱患便是很可能沒有民心支撐。
畢竟一旦滅亡那麼多的國家,無數的遺民,這些要怎麼安置,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
“朕之功過,無人可評!”
寧啟帝看了顧泯一眼,不再繼續在這個事情上浪費口舌,只是看著顧泯說道:“朕已經死了,即便後悔,又能做什麼?”
顧泯看著這位千古一帝,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理論上他們當然是擁有相同血脈的,但時隔千年,說不上親近。
何況帝王之家,從來就沒有太多真情實意。
“長生並不容易,但朕卻還是找到了辦法,不過這個辦法,朕沒來得及去好好的參悟。”
說到這裡,算是說到了整個事情的重點上了。
寧啟帝作為金闕境之上的修行強者,對長生之法,遠遠要比別的修行者看的更加長遠,也知道的更清楚,要不是因為和蠻夷交戰,留下頑疾,只怕這個時候,已經跨出了另外一步。
“你既然來到了這裡,越過了重重阻礙,便是朕最好的繼承人,朕會把一切都交給你。”
寧啟帝看著顧泯皺眉道:“不過你不應該這麼弱。”
顧泯想了想,反而問道:“有這麼多人都來了,為何是我?”
“可笑,你身上有著朕的血脈,不是你還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