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頭,張紫衫與自己的大哥張石頭一起回到了家中。正所謂一人而興,一人而敗。
也是俗稱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張寧來到這座山村之後,除了收留了王山田,救治了一些村民之外,卻沒有改變過太多東西。
而張寧只要出手,這座山村便可以人人富貴。
張寧對大弟子張紫衫的家中,也沒有做什麼多餘的事情。但是張紫衫自從知道了什麼是孝心之後,便從張寧手中求了錢財,為自家蓋了宅子。
獨棟的青磚瓦房,在山村之中猶如鶴立雞群。
不僅如此,張紫衫還請了張村中能讀書識字的先生,教大哥張石頭,二哥張小山,姐姐張紅兒讀書識字,並起了正式的名字。
也給自己的姐姐置辦了豐厚的嫁妝。
買了幾個粗使丫頭,家奴,照顧父母。使得這個山村中的普通人家,一躍成為了山村中的頂級人家。
這也使得山村中的人們知道拜了張寧做師傅,意味著大房子,家族富貴,十分豔羨。
有些機靈鬼兒,想方設法的想要往張寧身邊塞人,但卻都被張寧拒絕了。
目前張紫衫的父母丁氏與張阿牛已經不下地幹活了,家中的山田,也交給幾個家奴打理。
不過丁氏也閒不住,日常也是多幹製作鹹菜,臘肉之類的活計。閒來無事,也會前往寺廟上香。
昔日張寧曾經問過丁氏,你信佛嗎?
丁氏說信。
所以張寧才與丁氏說,我與你女兒有緣。
丁氏聞言十分相信。
丁氏還曾經說過,這山村附近有一座寺廟,她便經常去寺廟上香拜佛。丁氏明天便要帶著全家一起去寺廟上香。
張紫衫回到家中之後,先恭恭敬敬的給父母磕頭。然後被丁氏摟在懷中許久,抱著這個稍顯冷淡的小棉襖不撒手。
而後全家一起用膳,兩個使喚丫頭在旁侍立。而張家老少身上穿著的衣裳都是絹布,桌子傢俱也上檔次。
張紫衫的父親張阿牛看著這副場景,不由心中十分感慨。我們家也不知道是不是祖墳冒青煙了,這才生下這麼個女兒。
今夜丁氏撇下丈夫張阿牛摟著張紫衫同床,次日一早,一家人用餐之後。留下大部分的丫頭家奴一起看守宅院,只帶著兩個強壯家奴一起,前往蘭若寺。
蘭若寺立在群山之中,環境清幽。佛寺前有一座大池子,便是放生池。
這蘭若寺不是古剎,而是十幾年前忽然從遠方來了一群和尚在此落腳,在山上伐木,建造寺廟。
這附近的山村本就有人信佛,以前是要翻山越嶺前往山下四海城才能拜佛,因為蘭若寺建成,所以便只要翻過幾座山頭,便可上香拜佛了。
山裡的山民可不知道什麼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南派佛門,北派佛門,只知道進了寺廟,拜了佛陀,就能得佛陀庇佑。
這蘭若寺香火旺盛,張紫衫一家人來的時候,門前已經有許多善男信女進出。丁氏是個重度信女,這一次來還特地帶來了一尾魚,乃是本村村民捕獲,她特地買回來放生的。
在放生池邊上,丁氏小心翼翼將魚放生了,然後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然後丁氏才帶著一家人整整齊齊的進入寺廟,但在寺廟門口,張紫衫卻是停了下來。
“怎麼了紫衫?”丁氏回過頭問道。
張紫衫並不是第一次來蘭若寺,但卻是頭一次在門前停頓了一下。張紫衫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寺廟大門上的“蘭若寺”匾額,然後摸了摸腰間有些蠢蠢欲動的青釭劍。
然後小臉上掛起了淡笑,對丁氏搖頭道:“沒事。”
蘭若寺是一座小寺廟,進入寺廟便是兩尊佛門護法,抬頭便是大雄寶殿。進入大雄寶殿前放著功德箱,功德箱邊上放著香。
丁氏取出了銅錢放入功德箱中,彎腰拿起了香,點燃後進入大雄寶殿叩拜佛陀金身。
張家的人其實只有丁氏一個人是重度信徒,其餘都是泛信徒,甚至張紫衫根本就不是信徒。但一家人都很配合丁氏,取了香後一起跪拜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