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川所說的,很有趣的案例,是兩年前發生在臺北的一個真實案件。
21歲的大學生鄭捷,在臺北捷運江子翠站隨機砍人,四人死亡,二十一人受傷,鄭捷被判死刑。
而就在今年年初,4歲女童“小燈泡”在臺北街頭,被一名男子用菜刀砍倒在地,“小燈泡”當場死亡,而被告卻因“精神病”被免除死刑。
輿論上,很多人都對這樣的判處不認同。
有人將兩起案件進行類比,同樣是無差別犯罪,被害者與嫌犯均不存在任何的仇怨,前者被判處了死刑,後者卻被免除,民眾、媒體,對此判決都表達了不認同的立場。
然而有趣的是,被害者“小燈泡”的媽媽,卻公開表達了不支援死刑的立場。
“小燈泡”的媽媽只有一個問題
他死了,然後呢
她的女兒不會回來了。
鄭捷的案件在前,可是鄭捷的死一切就結束了嗎
是,媒體和民意的嘉年華落幕,所有人都覺得大快人心。
可是兩年過去,那些當初在螢幕後敲著鍵盤瘋狂叫囂那個他應該死刑的人,有誰去照顧和慰問受害者家屬嗎這樣的案例因為鄭捷的死而終止了嗎
如果終止了,如今她的女兒又怎麼會死
媒體極力渲染她女兒的慘狀,可卻從來沒有一家媒體發聲,去探討出現此類案件的原因,以及大家應該怎樣預防未來再有同類案件的發生
網民站在道德制高點,自以為正義地幫她發聲,要求嫌犯死刑,卻從沒有一個人思考,法律為什麼會這樣判決法律的存在是為了替罪犯開脫嗎不是的,法律是為了維護人權,維護公平。
但是這些,在憤怒的網民面前似乎成為了一個笑話,他們不要所謂公平,不要所謂法治,他們只想平息自己的怒火,滿足自己對於正義的訴求,可他們心目中的正義真的是正義嗎
不少網民為此去人肉罪犯家屬,認為是養出這樣的罪犯都是家屬的鍋,於是開始進行網暴,一家人每天收到各種各樣的威脅恐嚇資訊,罪犯的父母被人上門追打,弟弟妹妹被退學好像身為罪犯家屬的他們就活該為罪犯的錯誤買單。
受害者不知不覺成為施暴者,卻從來不曾想過,家人或許無辜。
幫助罪犯辯護的法援律師也受到網民譴責,認為他冷酷無情助紂為虐,卻從沒有一個人想過,那只是他身為一個律師的職責。
宋廷川的導師從各個角度分析了這起案件,最後給出了他們一系列的問題。
新聞報道的底線在哪裡媒體是在追求真相還是在推波助瀾
精神病人犯罪時是否該被孤立,當他們犯罪時又是否該被減刑
罪犯是否有人權對待罪犯家屬又是否該共情和體諒
為什麼一群無辜的人,卻釀成了一整個社會的悲劇
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
這些,真的都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