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天之後,支教團隊的大家心裡都是沉甸甸的。
因為他們悲哀的發現,他們此刻的現狀,像極了宋廷川的那位叔叔。
他們心疼這裡的孩子們,卻無力去改變。
心疼也只能是心疼。
支教團隊的眾人一起找了個時間,和西牛小學的周校長當面聊了聊。
他們關心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今的西牛小學教師招聘模式是怎麼樣的。
校長似乎很意外他們會問這個問題,不過倒也沒有隱瞞。
“招聘孩子們,你們還是有些天真的,就我們這學校,真的把招聘廣告掛出去,有幾個人會來應聘”
校長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始終是親和的笑,似乎對於這樣的情況早已習以為常。
其實也確實應該習以為常的。
畢竟這裡是什麼狀況,大家心裡都清楚。
“我來這裡工作了快十年了,孩子們,我們這裡的老師都是教育局那邊分配的,而且沒有那邊的調派令,我們是很有可能在這裡待到退休,等我們退休了,這裡缺老師了,再分配新的老師過來,如此迴圈往復。”
“支教老師呢”蘇男皺眉問道。
校長揚了揚眉,看了蘇男一眼後無奈失笑
“哪兒有什麼支教老師,我們這裡從去年開始就不再接收支教老師了,來這裡支教的都呆不了多久就會走,除了給孩子們留下傷感外別的什麼都不會留下。”
說完這話,校長似乎怕他們多想,又補充道
“當然了,你們大學生是例外。”
蘇男和宋廷川對視一眼。
果然這裡也不再收支教老師了。
都是明白人。
那些人究竟是來支教的還是來玩票的,身為校長,自然是門兒清的。
至於為什麼大學生是例外
首先,沒了支教老師之後,山區不能這麼一直封閉下去,需要新的人來給這裡的人帶來新的見聞,來拓寬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對於外面的世界心生嚮往,這樣才會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其次,大學生支教通常只有一到兩週,這個時間不短,但也不算長。
這麼點時間,很難輕易和孩子們建立特別深厚的情誼,離別也就沒那麼傷感。
最最重要的是,比起來這裡正兒八經工作的老師們,他們這些大學生,更多一份難得的赤子之心。
他們來就是會很認真地教孩子們一些東西,他們的功利心沒有那些工作人士強。
或許他們教給孩子們的東西不是支教老師的那種正規課程,實用性不大,更多隻能算是一種心靈上的撫慰。
但至少,就這一點上而言,孩子們沒那麼容易受傷。
大多數人都以為小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什麼都懂,他們比大人更敏感,也更容易付出真心。
小孩子比起大人而言,大概唯一的缺陷是不善於溝通,所以有什麼都只會憋在心裡。
他們只是什麼都不說,不是什麼都不懂。
眾人對視一眼,最後的目光都落在了蘇男身上,眼含感激。
因為他們剛開始,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來玩票的。
卻原來,他們的到來,其實已經能給這裡帶來這麼多的東西。
校長對他們抱有莫大的期待。